醉仙楼乃是南京城有名的食府酒楼。
此时醉仙楼二楼雅间,张忠与李隆相对而坐。
“还是南京城好呀!北疆苦寒,我镇守山海关期间,吃不习惯,睡不踏实。”李隆端起酒杯,将杯中的“竹叶春”一饮而尽。
“南京虽好,我却要离开了。”张忠笑道。
“你何时启程南下浙江?”李隆将酒杯放在食案上,皱眉问道。
“已经定了,明日便出发,军情如火,耽搁不得,再者我也想早点巡视完浙江,便返程回京师。”张忠徐徐说道。
“如此也好,只是你不在京师,倒是错过一场热闹了。”李隆身体前倾,低声说道。
“京师发生何事?”张忠疑惑问道。
“我自山海关卸任总兵官后便入京面见陛下,等我到达京师时,那时朝中正在议论东宫之事。”李隆低声道。
“要立太子了吗?”张忠闻言心中一惊,脱口问道。
“如今陛下膝下有三位皇子,分别是胡皇后所生皇嫡子琏;孙贵妃所生皇长子镇,吴贤妃所生皇三子钰。”李隆解释道:
“皇三子还小,这个暂且不说,可皇长子与皇嫡子已经到了入学启蒙的年纪,按照国朝制度,需要确立东宫,这才好出阁读书的。”
“皇嫡子乃是皇后所出,天生占有大义名分,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吧!”张忠皱眉道。
“朝中大臣原来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后来,礼部尚书胡濙按制上书请立太子时,陛下却留中不发,态度不明。”李隆肃然说道。
“这是要上演国本之争吗?朱瞻基不会也像万历一样执拗糊涂吧!”张忠在心中腹议道。
“后来情况怎样?”张忠好奇问道。
“还能怎样,朝中文臣自然是炸锅了,就连胡尚书也懵逼了,本来大家都以为这事没什么可争的,谁知陛下竟然是这个态度了。”李隆感慨道:
“所以自胡尚书之后,科道言官纷纷上书,督促陛下表明态度,最后内阁的三杨出面都平息不了此事。”
“陛下最后表态了吗?”张忠急切问道。
“陛下以皇子年幼,心性不定为由,不想早立太子。”李隆说道。
“文官不会满意这个结果的。”张忠说道。
“他们的确不满意,但是陛下不再理会他们了,凡是有关的折子一律留中不发,所以我离开京师时,此事已经僵持住了。”李隆说道:
“所幸你即将巡视浙江,可以不用搅合到这个旋涡中去。”
“可我想参与其中呀!虽然大明战神继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不在京师盯着,终究不放心呀!”张忠在心中嘀咕道。
“你此次巡视浙江,为了的防范倭寇,你生长在北方对倭寇了解多少?”李隆关心问道。
“这个我前世还真的了解过,所谓’南倭北寇’,聊到明朝,关于倭寇,哪怕是个业余的,都能说道几句。”张忠心中暗道。
就张忠所知,有明一代,这倭寇大致分成两个时期。
倭寇之患,有前期倭患(真倭)和后期倭患(假倭)之说。
前期倭患指的是建国之初,正值日本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一些战败的武士,浪人,海盗,在本国待不下去,便聚集起来,携带武器,侵犯明朝,抢劫财物,无恶不作。
与此同时,元末明初战争中,战败的方国珍、张士诚等残余部队退入沿海岛屿,据岛为寇,勾引日人结为势力,侵扰东南沿海。
此时的倭寇多是真的日本人,而明朝人只是带路党。
而等到了嘉靖时期,尤其“宁波争贡事件”后,夏言坚决主张“祸起于市舶”,于是嘉靖皇帝关闭了宁波市舶司,断绝日本的朝贡渠道。
堵塞正常渠道后,刺激了走私贸易的迅猛泛滥,成为嘉靖倭患的一个诱因。
而此时的倭寇则已经与明初完全不同了。
正如明史《日本传》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
“倭寇”的首领及基本成员大部分是明朝人,即海上走私贸易商人。而日本浪人只是扮演下属,打手的角色。
嘉靖时期的所谓御倭战争其是一场中国内部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
之所以会有这个误会,乃是当时有名的倭寇王直有意为之。
明朝把王直集团称为“倭寇”,王直集团也故意给自己披上“倭寇”的外衣,他们其实是“假倭”,而“真倭”的大多数却是王直集团雇佣的日本人,处于从属、辅助的地位。
他这样做的目的便是有意制造混乱,保护自己。
王直等人每攻掠一地,必放出风声,诡称为“岛夷”所为,以致明朝官方不明真相,误以为日本海盗入侵。
除此之外也是因为明朝的平倭将领为了冒报战功,虚张声势,在作战失利时谎称倭寇进犯,夸大敌情。
稍有斩获,便把一般海盗当作“真倭”上报。
因为官方规定,擒斩“真倭贼首”一名,可以连升三级获赏银一百五十两;擒斩“真倭从贼”一名,可以升一级或赏银五十两。
是个聪明人都知道“真倭贼首”更加值钱,如此一来,日本倭寇入侵自然成了铁一般的事实。
回到眼前,张忠见李隆向他问起倭寇一事,不由暗道“李隆旧在南方,或许有不一样的见解。”
于是诚恳道“我所知不多,你若了解倭寇,不妨给我说一说。”
“我朝建国之后,倭寇便没有断过,以前倭寇多选择攻击的是辽东,可如今他们不太愿意进攻辽东了,反而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事件愈发多了。”李隆徐徐说道。
“这是何故?”张忠好奇问道。
“被打怕了。”李隆嗤笑一声,随即解释道:
“永乐十七年,倭寇1500余众,分乘寇船31艘,从马坨子出发到登沙河海口,弃舟登岸,直扑望海埚城堡。”
“可惜倭寇时运不济,碰到了广宁侯,时任辽东总兵官刘江,在广宁侯的带领下,我军大胜,共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
“望海埚大捷。”张忠听到此处不由激动的脱口而出。
“没错,此战之后,倭寇便不敢再侵扰辽东了。”李隆颔首道:
“所以你此次巡视浙江,若是碰到倭寇,一定要狠狠的揍他们,让他们闻风丧胆,不敢再轻易侵扰沿海一带。”
张忠闻言重重的点了下头。
随后两人便开始推杯换盏,直到傍晚时分,张忠才尽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