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不开城门,就只能这么出城了。但大家看了看高耸的大梁城墙,感觉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就在这个时候,王贲率大军坐船而来。船上架设了大量的弓弩,大有“你们翻墙下来一个我们射杀一个”的架势。幽深的门洞成为了天然避风港,秦军躲在里面十分安逸。巨大的破门声震响在所有人耳畔,仿佛通向死亡的丧钟倒计时。终于有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贵族崩溃了,大哭起来:“我们投降吧!听闻赵国贵族破城之后被俘虏,于是受尽了秦人折磨。但主动投降的韩国贵族却很受礼遇,有人都开始入朝为官了!”魏王气得脸色发青。这话什么意思?他魏国还没灭呢,这群人就开始琢磨去秦国另谋发展了?两个月后。名家弟子趾高气昂地随着押送魏国权贵的军队回到咸阳,无视了王贲部下看他们的复杂眼神。哼,现在知道他们多有用了吧?别老骂什么“耍嘴皮子的”,嘴皮子利索也是一种本事。秦王政匪夷所思地听完了这番破城的全过程。末了,他问道:“所以如今大梁城中的庶民,有多少人信了名家弟子的说辞?”王贲的部下表情僵硬:“大半都信了。”魏国贵族成为阶下囚之后,不少庶民宁愿淌水都要赶过来啐贵族们一口。他们固然计较秦军淹城的举动,但更恨叫嚣着淹死他们无所谓的贵族。秦军好歹表面功夫做得漂亮,学着名家弟子嘴上说着各种解救庶民的话。庶民一向淳朴,不少人都相信了,而且谎话说多了确实容易被人当真。更重要的是贵族学不乖,都成阶下囚了还端着身份。有人自觉受了庶民的欺辱无法容忍,关在囚车里还口吐芬芳,越发拉稳了仇恨值。全靠同行衬托了属于是。秦王政委实是想不到大秦有一天能成为正义之师不靠自身努力,全靠名家一张嘴。果然,他之前觉得扶苏适合加入名家是对的,他们都是一路人。不过通过这件事,大秦虽然尝到了甜头,却更叫秦王政警惕起来。民众如此轻易就能被煽动,侵略都能被三言两语美化成解救。倘若大秦不将这一招牢牢掌握在这里,而是被六国之人学去了,等待大秦的将是万劫不复。秦王政沉吟片刻,对扶苏道:“百家学说各有长处,无论哪一派都不可轻视。待天下一统,必须由官府出面进行规范。”不能放任诸子百家在各地乱窜了,得进行集中管理。烧书是最简单的控制思想传播的办法,但书可以烧,人总不能全杀了。之前扶苏让阴他们去弄新的教材,删减了百家学说。以后所有能接触学说的都是大秦官学里出来的秦吏,算是自己人,被六国利用的概率不大。可天底下还有那么多早就学过的人才,这些人又该怎么管理呢?扶苏想了想:“那便设立正统机构,给百家弟子造册,明确师承。”既然是大一统王朝,自然有权利规范学术领域的乱象。诸子百家现在各派师承都乱的很,不如出面帮忙梳理一番。谁是谁的弟子,像户籍族谱一样登记起来。朝廷愿意帮百家做这种事情,百家弟子理当感激。有了明确的师承名录,才显得他们不像个草台班子不是?等名册有了,那事情就简单了。谁搞事情,在官方档案记录在册,会连累得师门上下全部丢人。而且他们还可以在咸阳附近挑一座城塑造为文人圣地,宣扬只有待在那里做学问的百家弟子,才是最有本事的。在外头各地乱窜的,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门外汉。用这一招,就可以主动引诱有本事的人往圣地跑。而在圣地待久了,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比起去地方闹腾,他们自然会更倾向于进入国都的中央官吏体系里发光发热。秦王政听罢问道:“你觉得哪里合适?”扶苏答:“自然是镐京。”周朝旧都镐京,在咸阳隔壁。当初秦王以尊奉天子为借口,没有直接以镐京为国都,而是在附近建立了咸阳。等日后天下一统,大秦当然不屑于舍弃咸阳迁都镐京,他们没必要借周朝之势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且大秦又不搞分封,还是和周朝区分开来比较好。不过镐京毕竟在天下人心里地位特殊,做不了都城的话,塑造成文人圣地倒也不错。去除掉镐京的政治意义,把它打造成一座庞大的“学宫”,对秦国也更有利些。学术中心就在国都隔壁,也方便输送人才。顺便能给国都减负,分担一下都城的人口压力。秦王政微微颔首:“那便给镐京改个名字吧,既然不再是京都,就不好用京字了。”扶苏好奇地问道:“父亲准备改个什么名字?”秦王政早就想好了:“长安城,让他们安安分分地待在那里,只做学问,不要生事。”扶苏提醒:“关中已有长安乡,乃是当年长安君的封地。”长安君成,因其封号的缘故,封地也改名为了长安。不过只是个乡,比不得镐京规模庞大。秦王政轻嗤一声:“长安君业已伏诛,寡人既已撤了他的封号,封地自然该改回原名。”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过给镐京改个和造反公子封号一样的名字,总叫人觉得他意有所指。长安君不安分,秦王莫不是在用这件事敲打诸子百家,让他们不要没事跑去学成闹事,自断后路吧?群臣听完王上的决断之后,基本就是这么个想法。但没人敢说出来,秦王政也不在意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周朝已经灭亡了,它的旧都秦国爱怎么改怎么改,天底下估计也就只剩下楚国敢有意见了。可惜楚国暂时还不知道这件事。长安城的建设可以从现在就开始,不过名号不需要这么早就打出来。其他的不着急修,先把天下第一学宫要有的最阔气的藏书楼给弄出来。扶苏的建议是直接把天子的宫殿改造成藏书殿,这样规模也有了,还能物尽其用。改建的话花费会少一些,不过几百年没用了,镐京的宫殿估计已经不能看了。毕竟早些年秦国还会装装样子给修缮一番,这些年干脆懒得管了。秦王政挑眉:“无妨,能放书就行。诸子百家若是看不下去,我大秦也不拦着他们出钱自己修缮。”这是把扶苏的空手套白狼给学去了。扶苏微笑着拱手称赞:“父亲英明。”作者有话要说:汪汪队立大功(不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也不是)名家:说点好的吧!第50章 年轻人大梁因为被水淹的关系,城中不少存粮都遭了殃,不能吃了。其实这个年头的人们没那么讲究,不会考虑到积水脏会污染粮食。能填饱肚子都是奢侈,谁舍得抛弃那些存粮呢。只不过积水持续时间太久,积水退去也花费了不少时日。这么多天下来,即便庶民不介意,水里的食物也实在是泡坏不能吃了。幸好只有大梁一城遭此劫难,赈灾规模不算大。王贲直接就地取材,抢了贵族的存粮分发给庶民。这些贵族动作可比庶民麻利得多,发现不对劲的第一时间就开始派人往城墙上搬自家的金银粮草。所以王贲接手大梁之后,直接在城墙上接收就行。而且因为贵族自己跑去了城墙上,完全可以来个瓮中捉鳖。城里大大小小的贵族无一幸免,全部被一网打尽。但,王贲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放过了没什么影响力的小贵族。钱帛全收,人丢走。这些人日后是留在原地分两块地、以后当耕农,还是身无分文地逃亡别国,王贲都不管。贵族的家宅里还有一些水泡不坏的财产,王贲忙着搜刮这个呢。和赵国不同的是,魏国贵族愿意跑去别国的不是很多。可能是见过了赵国贵族在齐国的悲惨遭遇,担心自己跑了也好不到哪里去。与其在齐国寄人篱下,倒不如留在有田产的家乡。秦人贪婪,拿走了他们绝大多数的田产。可秦人好歹没准备直接饿死他们,剩下的田地也够他们吃饱饭的了。被放过的小贵族心里开始打起算盘。他们作为小贵族,日子原也不如大贵族那么奢侈。有足够吃饱饭的良田在手,只是较以前穷困了一些,和命都丢了的那些人比起来好上不少。他们手里还有奴隶,还有家仆,田也不用自己去种。房宅没有被全部收缴,实在不行还能卖了宅子换套小的,日子节省一些,生活质量倒不至于降低太多。然后小贵族就听说,奴隶也被收缴了。因为奴隶也是财产之一。贵族们:……没事,我们还有家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