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腾代远、肖劲光,还有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在门口迎接。在抗大的办公室里,罗瑞卿介绍着抗大的历史:“……现在的学员是第四期,有4000余人,除了新疆和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多数是出身清贫的爱国青年,也有出身富豪之家的少爷、小姐,他们被抗大精神所吸引,抛弃安逸优越的生活,到这里学习……”

当讲到学员中有小姐、少爷时卫立煌来了兴趣:“找一个这样的人,我们谈谈好吗?”

“当然可以。”

罗瑞卿走出办公室时间不长,便带着一个青年人回到这里。罗瑞卿介绍着说:“这是靳怀刚同志,人称靳大少爷。他父亲靳云鹗当过吴佩孚的副司令和河南省省长。他的伯父靳云鹏,在北洋政府里曾两度出任国务院总理,还是张作霖的儿女亲家……”

靳怀刚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细细高高的,很有精神,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着新来的客人。卫立煌向他走来,靳怀刚向卫立煌行个军礼说:“长官有什么话尽管问。”

卫立煌拉着小靳的手问:“在这里习惯不习惯?”

小靳腼腆地答着:“刚来时不习惯,时间久了就习惯了。刚来时我一顿吃不下二两饭,现在一顿能吃三个馒头,身体胖了,也有劲了。”说完他握着拳头在人前晃了晃,显出很有力气的样子。zuqi.org 葡萄小说网

郭寄峤也很有兴趣地问:“你的家庭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受苦?”

“我那个家呀?”靳怀刚嘆了口气说:“有句古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我们家里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就知道什么金钱呀,享受呀,真叫人受不了,跟着他们只有当汉奸……”稍停了一会儿他又说:“我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所以就到这里来了。”

靳怀刚说的无疑是实情,卫立煌和郭寄峤点点头又摇摇头,对于延安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始终难以理解。他们来到教室,教室里空荡荡的,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

罗瑞卿介绍说:“每个学员发几块砖,砌个台子,便是坐位。学员的双膝便是桌子,我们的学习环境,就是这样。”

这里的物质生活艰苦得不能再艰苦了。看到这些,卫立煌感动地说:“全国各地都像延安这样搞,还愁日本鬼子打不败吗?”

学生的宿舍,是一排排的土窑洞,这都是抗大学生亲手挖成的。罗副校长说:“学生入校的第一课,便是劳动课,学生们自己动手,挖了1700多孔窑洞,住宿的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

卫立煌在这里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种新的精神,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在抗大的操场上,集合了数千名的抗大学生,他们穿着朴素,意气风发,高唱着歌曲,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卫立煌一行刚刚步人会场,口号声像海潮一样铺天盖地而来,一浪高过一浪。“国共两党团结起来!”“坚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投降妥协,团结一致抗日!”“向抗日英雄致敬!”“欢迎卫副司令长官!”……

口号声振撼着四野,也激荡着卫立煌的心。他走上台去只说了一句:“抗大的同学们”便把他所准备的讲稿上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卫立煌到底是卫立煌,他不善于辞令,却熟悉战争,他给同学们讲忻口抗战,讲韩信岭战斗,讲八路军、中央军协同作战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卫立煌每讲一段,台下便响起一阵口号声,也许是由于气氛的影响,卫立煌也呼起口号来,在一片“收复失地,坚决抗日!”“坚持华北抗战,决不退过黄河”的口号声中,卫立煌结束了讲言。

卫立煌走下讲台,把赵荣声拉到一边说:“今天讲砸了,我把讲稿上写的事忘完了。”

赵荣声郑重其事地说:“虽说忘了讲稿,但你讲得确实不错,你没见台下的气氛多么热烈,同学们的激情有多高涨!”

卫立煌想想也是,便说:“好赖就是这样了。”

(5)毛泽东与卫立煌

毛泽东有个散步的习惯,每逢吃过晚饭,都要到山野里走一走,散散心。这一天吃过晚饭,天还不黑,毛泽东约了卫立煌在山路上走着。太阳就要落山了,半壁夕阳像一腔殷红的鲜血,点染着西边的天际。延河的水面上一道残阳,像一堆烧乏了的柴火。山野的晚风送来一阵浓浓的花香,轻烟般的雾霭织入黛青色的山林。

看着眼前的景色,毛泽东问卫立煌:“卫将军,我们延安怎么样?”

卫立煌也被夕阳下延安的景色迷住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就是好,延安好啊!”

毛泽东和卫立煌站的地方是一处高岗,下面是一条盘山道。不远的地方一个老汉牵着一头小毛驴向他们走来。

毛泽东风趣地说:“卫将军,向你提一个问题可以吗?”

“当然可以。”

毛泽东指着山下的驴子说:“你说说这头毛驴上山,开步是先抬左腿,还是先抬右腿?”

卫立煌愣住了,说什么也想不到毛泽东会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卫立煌脸上红红的,思索了一会儿,仍然答不出。便说:“俊如是军人,军旅之外的事,知之甚少,请毛先生不吝赐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