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百姓也分很多种

早上梁惊年练完武功招式,就去吃早饭,突发奇想去街上吃点早饭,不在王府吃了,王府早饭虽然很丰盛,但是天天吃,梁惊年也吃腻了,今天去街上吃,梁惊年想罢,当即拉着赵玲玲来到了街上。

早上街上就有了许多人,很多商贩卖力地吆喝着,叫卖着自己的商品。

梁惊年走在街上,来到一处早餐摊,梁惊年来到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在街上吃过饭,不知道这个个小摊有啥吃的。

梁惊年不知道,赵玲玲知道呀,赵玲玲主动开口,要了一碗面片汤,赵玲玲起得很早已经吃过了,就没有给自己要。

不消一会儿,面片汤就端上来了,是一种杂粮面粉混合的面食,上面飘着一层油花,几片翠绿的菜叶,还有一点咸菜碎撒在上面,让人看着很有食欲。

梁惊年放着晾了一会儿,端起来,大口吃了起来,味道其实还可以,不如王府做的好吃,但是口感却是另一番风味。

风卷残云,梁惊年很快就吃完了,吩咐赵玲玲付钱,两个铜板,在梁惊年看来一点也不贵。相当于前世的两块钱,放在前世这已经很便宜了。

吃完,二人并没有急着走,坐在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看着这街上的老百姓生活还是很自在的,并没有疲于奔命,劳累过度的样子。”梁惊年感慨的说道。

“这全是皇爷治理有方,清吏治,查贪官,才能够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赵玲玲在一旁照旧拍着马屁。

“前几天看见得流民是怎么回事儿,这也是治理有方?”梁惊年说罢,看着赵玲玲,好似在说“流民的事儿谁的责任?”

“王爷,太平盛世也有流民乞丐的,这不奇怪,只要不多,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就可以。”

“流民也是百姓呀,也是大秦的子民,怎么能够弃之不顾呢?”

“王爷,并没有不顾,府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粥棚,舍粥急救流民。”

“隔段时间?不是每天都有?不放粥,这些不就饿死了吗,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呀,给他们分点田,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这不就减轻了官府的负担,也安置了流民,增加了赋税,三全其美。怎么不去做呢。”梁惊年一挑眉毛,好奇的说道。

“王爷,您有没有发现,这些流民大都是老人小孩居多?”

“对,大部分都是老人小孩,青壮男子却是少之又少?这是为何?”梁惊年不解的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壮男子都被那些个地主们招了去,当雇工了,剩下的老人小孩没法耕种,所以他们不要。”

“呵,这些个地主老财,真是吝啬贪婪至极呀......”梁惊年还想要继续往下说,却被赵玲玲打断了。

“王爷,咱们还是回府吧,毕竟是偷跑出来了,让娘娘知道了,又要打奴才板子了。”

“好了,好了,走吧,回去。”

二人说罢,便起身回了王府。

回到王府,已经是半上午过去了,梁惊年回到王府,看见王静如在哪里和自己的母亲皇妃在聊天,梁惊年不知道今天王静如来是干嘛的,也没当回事儿。“看见了,就过去打个招呼吧。”梁惊年想着便走了过去。

王静如看见梁惊年走到了近前,立马起身行了。

“下官参见王爷。”

“免礼吧。”梁惊年不咸不谈,态度平和,“王大人,今日前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下官今日前来主要是拜会王爷您的,王爷自回国以来,下官没有前来拜会,很是惶恐,所以今日特来拜会王爷。”王静如不紧不慢,说着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来拜会一下梁惊年,毕竟身为周山郡都督,地方最高长官,王爷来到了你管辖的地方,你能不来拜会一下王爷,送点礼品吗。之前想来,都被皇妃以梁惊年养病为理由拒绝了。好不容易得这机会了,抓进来,慢了怕会被怪罪,

王静如这次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了自己的儿子,王之涣。

王静如赶紧让一旁的王之涣给梁惊年行礼,“益新(王之涣的字)快快给王爷行礼。”

王之涣和他父亲是真像呀,也是一副儒雅儒生的打扮,但是却又很英武,给人的感觉,这将来肯定是一名儒将。

“书生王之涣,见过王爷。”王之涣也学他父亲,不急不慢的行礼。

梁惊年见今天见到了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人,心中很高兴,觉得终于能有个玩到一起的伴儿了。

王静如今天带他儿子王之涣来的目的其实也是想着自己儿子比梁惊年大不了几岁,二人可能会玩到一起,让自己儿子当梁惊年的玩伴儿,这样对他自己对他儿子都很有好处。

毕竟在周山郡和王爷搞好了关系,就代表了和皇妃娘娘代表的魏家搞好了关系,王静如管理周山郡会更加方便顺手,而且梁惊年是大皇子,也许会帮助自己更进一步也未可知呀。

“好了,免礼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梁惊年说罢,坐在了上首,“王大人,不知那张氏如何处置了?”

“回王爷,那恶妇张氏,下官打算再管她几日,惩罚一下,就打算让她娘家将人领回去。”

“嗯,这惩罚也可以了,毕竟对妇人来说,被自己的丈夫修了是最大惩罚,管她几日,让她反省反省,只是希望以后不在做那些狂妄之事了。”梁惊年沉吟的说道。

“是的,王爷,希望张氏好自为之,如有下次,下官一定严惩!”

“王大人,张氏的娘家好像是周山郡的士绅大户,张氏的娘家会不会不甘心受到如此侮辱呢?”梁惊年看着王静如,似有所指但又未说明的意思。

“王爷,您多虑了,张氏的父亲张明堂是前朝旧臣,有一定学识见识,但是目光短浅,重小利,轻大事,前朝覆灭,张明堂却一直心细前朝,当年齐国号召天下文人入齐共治天下,他动过心思,但是却舍不得在周山郡的产业,就没有去,一直呆在周山郡,号称为前朝尽忠义,整日不出。”

“不对呀,我听说他不是经常举行文会聚集文人学子大儒,点评诗词文章,讨论天下大计吗?”王静如所说和梁惊年昨日听到的不一样,疑惑的问道。

王静如不懈的哼了声,“哼,看着齐国东进无望,便不再想着光复前朝旧制了,又舍不得产业去齐国,所以就想着举办文会,夸大自己的名声,希望朝廷找他入朝为官。”

“真是沽名钓誉之辈,此等人不能让他入朝为官,整日空谈,纸上谈兵,一旦当了官,对朝廷对百姓都没有好处。”

一旁的皇妃搭话了,“他当不了官,你父皇知道这个张明堂的秉性,所以一直不招他入朝为官。晾着他,让他去折腾,谁推荐他,你父皇都不允诺。”

“父皇真是明见那,这就对了,这种沽名钓誉之徒没一定不能那个给他们机会,不然一定祸乱天下。”梁惊年说罢,话锋一转,对着王静如问道:“王大人,周山郡在您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您劳苦功高呀。”

王静如不知梁惊年这是要干什么,赶忙推辞道,“这都是皇上英明,信任下官,也是各级官员的不懈努力的结果,下官只是居中调配,是出力最少的人。”

“王大人,不必过谦,只是周山郡是很繁华,但是这流民乞丐也不在少数,只是流民百姓是从何而来呀?府衙也不管这些流民吗?”

王静如听到这里,知道了,原来是想问流民的事儿,那我就把事情给你说说吧,看看你有什么高见。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