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宜州旧事(1)

洛锦舒带着宝哥儿很顺利地就进入了这一座宜居福地。

按照安排,洛锦舒会安排人先过榆关打前哨,人手是老祖留给她的,怎么也比洛喆好用。

而她和宝哥儿暂且留在宜州城里等消息,因为榆关之外的北荒之地并不能算是北齐的领土,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两人暂时歇脚的地方是一个老妪的民宅。据说,这个老妪是位萨满,她特别喜欢给人讲故事,当然,洛锦舒和宝哥儿也没逃过。

“七十多万年前,大陆东北的北荒是名副其实的蛮荒之地,到处是森林、草地、江河、湖泊。夏天,绿满山野,冬天,大雪纷纷。

森林里到处跑动着披毛犀、梅氏犀、猛犸象、毛犀牛、东北野牛、原始牛、三门马、野马、剑齿虎、东北虎、巨熊、短嘴熊、肿骨鹿、扁角鹿、马鹿、驯鹿、梅花鹿、大角鹿、更新猎豹、更新猝、中华狸、啥俐、狼、中华猎狗、李氏野猪、狍子等。

猛犸象高达三米半,头顶巨大的骨瘤,象牙长二米多,身毛长一米半,可谓兽王。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船厂发现的一万三千年前部落遗址有其碎骨,旁边还有一件三十六厘米长的尖锐骨锥、一件石刀、一柄石斧。

毛犀牛、东北野牛、原始牛挤满了山谷、草滩、河畔,发出哞哞的叫声,惊起了树林鸟雀。青羊、岩羊肆无忌惮地在牛群里冲撞奔跑。大熊四肢抱着树干往上爬,到树杈上铺枝乘凉。狼群出没于树林草丛间。孢子惊恐地跑向远处。

熊,棕熊又名马驼,重千斤,庞然蠢物。狗能又名狗驼,重五六百斤,竖目黄睛,眼小,睫毛厚蔽,视以掌撩掠,猛憨多力,虎亦畏之。遇人则人立而搏噬,又称人熊,升树攀岩异常轻捷,从树上落下即矗立怪号,酷似人笑言。生犊必两,一日数移其穴。冬日,树穴者为天仓,洞栖者为地仓。

野兽成群,当它们家族趟草而过的时候,只见灰黄色毛皮河流无边无际地向前流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淹没了草尖,几天几夜过不完。

江河湖泡里挤满了鱼类,水涨高了,人们随手捞起一条鱼,在岸边用尖锐的石刀将其剖切成细条,佐以野菜、咸盐、辣椒生嚼,叫吃生鱼。

海里有海鲸、海象、海狗、海猪、海狸、海猫、海豹、海熊、海牛、海马、海、海狼、海猫、海濑等。它们或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或爬上海岸晒太阳,远远望去,黑乎乎地望不到边。

秋初或冬初,有人在鹰常出没的山岗,以物为记,立高杆,系长绳,张大网,尽夜伏草莽中伺之,人不得行,行则惊去。捕住鹰后,用皮张将其包回家,驯养成猎鹰。

四五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水草丰盛,生活在今辽宁省本溪市溺河畔的“庙后山人”禁绝祖孙、父女、母子婚配,进入血族群婚的岁月。

二三十万年前到五万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即更世期,人类经历着严酷的大冰期。今有“金牛山人”、“鸽子洞人”建立了血缘家族,脱离了血族群婚,向族外群婚发展。他们以捕获为生,追猎着野马、野驴、岩羊、青羊等动物。

黑河阿城交界镇附近有一处十万年前的氏族部落遗址。当年,他们在这一带穴居、渔猎、采集果实,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从五万年前到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发现有“呼玛人”、“青山头人”、“榆树人”、“安图人”、“哈尔滨人”、“前阳人”等,遗址中散乱着兽骨工具和精臻细小的石器。他们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气候寒冷,迫使人们为躲避猛烈的风雪和度过漫长的酷寒日子而挖穴居以求生存。一家人想要盖房子,都不用打招呼,看见者都会自己带工具前来帮忙,妇女老幼皆来出力。先将地挖出长方形穴坑,而复添碎石新土,夯硬,浇水,架木于其上,再用火烤硬地面,周围竖柱或石块垒成墙,架木覆盖,一日即可建成,众人食肉后散去。

穴居多是内竖原木以隔潮气,屋内砌火炕以取暖,铺以兽皮,南北开窗,或房顶开洞,房外立烟筒走烟,门朝东南。柴薪于春初砍伐运至家门侧,遥望如阜。

在山坡上抠深广大坑,砌石块成墙,穴坑内砌炕,炕头有做饭灶口,炕梢连房外有烟筒,穴坑上面搭木头棚就可以住人的“地字子”,与山坡浑然一体,简单,住人少,这种土房流传很久,一直到现在还有呢。

屋内炕上有保存火种的火盆,装针线的笸箩,当枕头的原木和兽皮被褥。炕面上铺毛皮、油包草、树皮。炕头睡长者,次年轻人。长者畏寒,幼者畏热,热则易口鼻流血。炕梢有木架搁食具,下堆杂物。

屋地中央两个椭圆形的“乌裕尔”,即坑,周围砌上一尺高的石台。坑里烧火,坑上架杆,烧烤兽肉。屋内多嶂螂,人不敢扑杀,称其与人食物为伴,如杀,睡后必来报复,噬人眼珠。

有一个部落里有一百五十多幢草房,每家相距二米至八米,排列井然有序。屯子中央是一幢大房子。它周围砌有土石外垣,以区别民宅,房上堆薪柴及杂物,供屋内人使用,任何他人不得动用。

大房子地中央有石砌的“乌裕尔”,这样的大房子应当是首领的议事厅了。冬日,人履层冰汲水,回屋人共饮。若无积雪,入春,人畜病,多死。春天多风,风烈,人常十余日无出户,坐卧炕上不下地。

用鱼骨架、猛犸象骨架搭的圆盖房子。这种房子多无栅栏,人居过近,彼此照应帮助,也常因孩子打架,猪狗相欺而引起争端,不过,不记仇,再见面嬉笑如故。

森林里有很多倒木,人们用它搭建低矮宽大的木刻楞。江水盛涨时,必有大木顺流而下,人取以造屋,余作炊柴。后来,人们入山林自己伐木,将木材扔入水中,顺流而下,在下游等木使用,做这项工作的人称为木把,由此类推,还有参把,皮把,诸如此类。

每逢七八月,人们就割羊胡草,堆积屋顶,以供牲畜冬春无草时食用。挖掘萝卜、疙瘩等储存窖中,以冬天喂猪所用。

部落周围夹着细木杆樟子,或用石头垒起矮墙,阻挡野兽袭击。但是,行旅投宿,从不拒绝,并款饮食,以恐为霜雪冻伤,野兽淡食。部落没有厕所,人便溺均入山林躲避而就。

天热了,人爬到树上乘凉睡觉,用树皮摇车装好孩子,再用绳子吊挂在树枝上,以防被狼叼走。周围树枝缚上艾绳,燃烟袅袅,终日不熄以驱蚊蛇。不过,热天短,一年多数时间人还是栖身在穴居里。

用一张张兽皮连缀成大帐篷,里面用木头支撑,兽皮铺地,四外用绳子包缠住,防备被风掀翻。帐篷上有孔隙,可飘烟,流通空气之用,夜可望星光。遇雨雪天,人将上面覆盖。

极寒日子,帐篷可加覆兽皮取暖。迁徙时,很容易收卷而去。

帽子多种多样,以兽皮、鱼皮、桦树皮为多。许多场合,帽子显示一个人的身份、财富、学识、爱好。人们多戴用兽皮卷成的高筒帽,也有泡头帽、鹿头帽。帽顶两侧左右开孔,饰以毛皮狗耳、兔耳、鹿角,望之如兽。冬则加毛皮护耳。

人们的帽子又高又怪,帽尖插羽翎。这是由于树茂草深,人走进去看不见,草被碰得直晃荡,外人以为野兽在穿行而急忙放箭击倒“野兽”。所以,人多在帽尖插翎以示人。夏天多戴苇笠,圆椎形,中尖而突起,缘圆而斜低,以避酷日急雨。

头套,用狼、羊、鹿、、兔皮缝成的长圆形皮筒,从上往下套,眼睛处和嘴巴处各开缝孔,脖颈处用皮绳系紧,以避免灌风。春秋则以长条软皮裹首避寒,系于额上,人呼“遮眉勒”。

人穿皮袍,袍长过膝,两面或四面开禊。皮子来自猪、牛、马、羊、狗、熊、鹿、狼、狗、鱼皮等。夏天则**上身,腰系围裙,不着裤。有的部落人鼻穿小环,耳垂大环,脸涂黑色,唇刺黑色,走路丁当作响。

夏天,人穿单层皮袍,冬天穿三五层、七八层以御寒。人们常穿坎肩,胸腹与后背避寒。另有肚,它是长圆形,以带栓在身上,以护肚不着凉,上绣花鸟虫鱼。

他们在皮袍上缝绣着各种昆虫、猛兽图案,象征这些生灵与自己在一起,驱魔邪,慑禽兽。另外,人们在皮袍外边也常挂身份、职业标志,养鹰人悬一木鹰,神射手挂一小箭,制器工匠挂一石刀,占卜者挂一牛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