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英雄陨落在黎明之前

这天一早,刘培文在档案室门口等程建功到来。

程建功找留学生花了四天时间,这让刘培文感觉他的人脉也不是特别强大。

不过他终于还是把人带到了自己面前。出乎刘培文意料的是,程建功一个五大三粗的形象,找到的居然是个红头发的外国妹子,一脸雀斑,肤色有点惨白。

“培文!这是咱们文学社的外籍社员!莫妮卡!来自英国”程建功介绍道,“她非常喜欢咱们中国文化,这也是她来留学的主要原因。”

说罢,他转头向着妹子,磕磕绊绊的说起了英语,“Monica,this、this……”

刘培文听得难受,直接打断了程建功的介绍,用流利的英语跟莫妮卡交谈起来。

莫妮卡可能已经很少在学校里听到说的这么流利的英语,眼睛明显亮了!

俩人聊了几句,程建功听得云里雾里。

俩人看着程建功呆愣的表情,不由得笑了起来。

程建功见状也跟着笑,嘴上却是好奇问着,“培文,你老家不是中原的吗,怎么英语这么好啊,我听着跟外国人没啥区别。”

“哪啊,就是背了几年单词!”刘培文摆摆手,转头跟莫妮卡说,“咱们现在就出发吧?”

“哎,等等!还有人没来呢!”程建功拦住刘培文。

“还有人?”

“我的一个学弟,也是你们中原人——”程建功正说着,就见刘振云走近,赶忙挥手,“振云!这里!”

刘振云紧走几步凑到近前,“你好!我是刘振云,中文系的。”

“听说过!”刘培文一看,立刻就跟前世自己知晓的那个作家对上了号。

“你听说过我?”刘振云一愣,扭头看向程建功。他以为是程建功介绍的自己,没想到程建功的表情似乎也是非常惊讶。

“我记得你是延津的吧?78年考上的燕京大学中文系。”

“!”这下除了听不太懂的莫妮卡,剩下的俩人都是眼珠子瞪得溜圆。

刘培文却是得意地笑了,指了指身后,“我第一次认识你,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老师给我们讲的中原的全省文科状元,第二次认识你,是在档案室整理学生材料,算上今天,是第三次认识你了!”

刘振云震惊之余,对于刘培文这三次认识内含的认可和夸赞也是颇为得意。

“过奖了过奖了!我是特别喜欢培文你写的小说,听建功说今天你们约着出去,特意求着他带上我一起,就是想跟你交流。”

“嗨,写作这件事儿,对别人来说,可能畏之如高山险途,可是对于振云你来说,应该不难吧?”

刘振云闻言,不由得有些脸红。

“培文,你要是听说过我,就应该知道,我能成为这个文科状元,当初靠得可是数学成绩。”

确实,大学期间,刘振云的写作才能确实并不出众,以至于从未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作品,只是偶尔能发发校刊校报,这其中,因数学成绩远超他人而成为中原省文科状元未尝不是一种表现。

“那又怎么了?”刘培文浑不在意,“数学好是你的优势,你写作的时候,对于逻辑构建和内容的掌握肯定会更强一些。”

刘振云头一次听说这种理论,却没觉得自己真有这种特长,只当刘培文是给自己打气。

程建功却深以为然,他与刘振云交往日久,知道这个学弟平常闷声不响,作品也不多,但是做事情规划的非常有条理,思路非常清晰,如果用在写作上,这无疑是有优势的。

但要把这种优势或者说天赋兑现成作品,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四人要去的是友谊商店,因为打算买自行车骑回来,所以几人也没坐公交车,而是骑了三辆自行车去,照例是程建功带着刘培文。

刘振云一路上看着刘培文一会儿把程建功拍得花团锦簇干劲十足,一会儿又跟一旁的莫妮卡用英语说说笑笑,不由得呆了。

怪不得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光看谈吐就知道是个人精。

如今的友谊商店坐落于建外大街17号,距离使馆区可以说是一步之遥,不远处就是各种外国官员居住的祁家园公寓和国际俱乐部,可以说是在京的外国人居住、生活、购物的集中片区。

而作为购物中心的友谊商店,是专门面向外宾和出国人员服务,所以一般民众是不接待的。

这里面的商品相比燕京市面上,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要丰富得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需要票。所以如今如果能够有个外籍人员帮助,在这里买东西会方便得多。

当然了,在里面消费需要使用外汇券,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就等于价格又要贵上一层。

到了商店门口,服务员看着莫妮卡带着三个人,也没说什么,这种情况其实屡见不鲜。

四个人里,刘培文和刘振云都是第一次来,不过却都还很克制。

刘培文毕竟前世见过太多先进的购物中心,所以对于如今非常时髦的友谊商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四层楼的购物空间,足足有上万平米,几人好不容易来了,倒也不着急去买自行车,而是一层层逛了起来。

莫妮卡明显更钟爱这里的中国珠宝,不过她显然也不是什么巨富家庭,看了半天,也就花了几十块钱买了个手镯。

当然,这在程建功和刘振云眼中,俨然非常豪奢。

而刘培文则是对这里售卖的电视机和双卡录音机更感兴趣,只可惜价格太贵了,刘培文看中的一台泥轰进口的三洋牌彩电,足足要两千块钱,而双卡录音机也高达千元,他也只能看看,暗暗记在心里。

逛了一圈,唯一让刘培文惊讶的是这年头居然就已经有电助力自行车了,只不过价格感人。

逛完一圈,几人又回到卖自行车的柜台,刘培文也没什么好挑的,要了一台凤凰自行车,价格是170元,外汇券。

等车子组装完,又砸上钢印,几人才出了友谊商店。刘培文摸出二百块钱递给莫妮卡,莫妮卡却坚持只收了170。

“别啊!”刘培文有些不好意思,“以后少不了还要找你帮忙,也不能每次都让你吃亏。”

虽说理论上外汇券的面值跟人民币一样,但是鉴于外汇券可以购买进口商品、还能换米刀,实际用起来,价值自然有所不同。

“没事儿,培文,”莫妮卡笑容很灿烂,“如果你真的觉得对我有所亏欠,以后有了新的作品,请第一时间让我知道,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了!”

好家伙,感觉这姑娘比我文艺。

刘培文见状也不再坚持,蹬上新买的自行车,张罗着请几人吃饭。

此时已经是深秋,几人都想吃点暖和的,加上难得来一次城里,于是干脆东来顺走起。

点了六斤羊肉,各色佐料菜码统统上齐,三个老爷们,外加一个女老外,吃得不亦乐乎。

席间,听说刘培文目前正在写一个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刘振云不由得震惊。

“培文我真想知道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我们学着写一个三四万字的中篇,都要抓耳挠腮,查遍资料、体验学习,没有三四个月写不成稿,你这才一个月,就写完了十万字?手真快啊!”

“这可不算什么!”程建功吹起刘培文来更是豪迈,仿佛自己亲见一般。

“你是不知道当初培文写《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连着48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觉,足足写了六万字,一字不改,直接过审!简直是神话故事!”

“48小时写六万字?”刘振云震惊于刘培文的手速。

“48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觉?”莫妮卡震惊于刘培文的耐力。

“那是特殊情况。”刘培文摆摆手,“现在再让我写,哪怕抄一遍呢,恐怕48小时我都做不到。”

“现在一个月十万字也够厉害了!”程建功说,“讲讲,写的什么故事?”

刘振云和莫妮卡闻言,也竖起耳朵往前凑了凑。

刘培文见状,只得大概讲述了一遍故事的情况。

“砰!”程建功一巴掌拍在桌上,“真是个好故事,听得让人热血沸腾!”

旁边的刘振云则是感叹:“无人知晓的英雄陨落在黎明之前,这一句话就把那个年代敌后工作的浪漫与辛苦都说尽了!”

唯有莫妮卡,由于不太了解历史,她只觉得这是个非常精彩的特工小说。

从东来顺出来,寒风渐起,酒足饭饱的几人都是紧了紧衣服,蹬起车子往学校赶。

等到了燕大,临分别的时候,程建功才跟刘培文提了一句下学期参加文学社的事儿,刘培文一口答应下来。

刘培文晚上回到镜春园77号,已经是傍晚了。

这次进城,他特意买了二斤酱牛肉提回来,正好给黄成民送去。

黄成民正在家做饭呢,看到刘培文提着牛肉来,别提多高兴了。听闻刘培文是感谢之前多次用车,他只是嘿嘿笑,对牛肉倒也不推辞。

晚饭也在黄成民家吃,今天有酱牛肉吃,黄成民的两个弟弟妹妹都特别开心。

“培文哥,你要是天天来吃饭就好了。”老四一脸幸福地嚼着牛肉,“那我们岂不是天天都能吃酱牛肉啦!”

“你这傻孩子!当你培文哥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啊!”黄母埋怨了一句,转头就跟刘培文说起了感谢的话。

“成民他爹去得早,我们这个家里亏得他顶着,他能有你这样的同事啊,是他的福分。只可惜我没能力,要不然,成民也不至于到现在还不结婚……”

“妈!你说这个干嘛?”黄成民本来吃得正高兴,没想到躺着也中枪,顿时感觉嘴里的酱牛肉都不香了。

“我今年不才二十六吗?人都说二十七,娶个媳妇数第一;二十八,娶个媳妇儿就要发;二十九,娶个媳妇儿能倒酒;三十岁,娶个媳妇儿是宝贝!好日子都在后头呢!再说了,等过两年分了房子,找个媳妇儿还不简单!”

黄母听了黄成民一顿白话,笑得合不拢嘴,看来是挺吃这一套。

几人就这样说说笑笑吃着饭,吃到一半,刘培文忽然发现少了一个人,“成民,你二妹今天怎么没在啊?”

“今天星期六,她呀和同事一起跳舞去了。”黄成民脸上笑容依旧,“你别说,我都怀疑她是不是搞对象去了,问了好几次,都不跟我说实话。”

刘培文也没再问,吃过饭,他又陪黄母聊了会儿天,看天色不早了,便起身告辞,回了自己屋。

自己的住处明显的就要比黄成民家冷一些,刘培文连烧了两大壶水,多出来的直接倒在搪瓷大盆里任由它变凉,只为取暖用。

蒸腾的水汽弥漫在小屋里,加上蜂窝煤路的热气,过了许久,他才觉得舒服了。

打开台灯,暖暖的亮光覆盖了整个桌面,他取出昨天写的稿子,看了一遍,忽然想到了什么,又拿出大纲修改了几笔,这才接着之前的内容继续往下写。

一直到天蒙蒙亮,刘培文才恍然发现自己写了太久。站起身来,揉揉有些发酸的手腕。

此刻炉膛里的蜂窝煤早已燃尽,屋子里有些冷,疲倦的刘培文也顾不得收拾自己,掩上被子,呼呼大睡起来。

如此每夜用功写作,以刘培文的效率,也是足足又花了一个月,才把这本《黎明之前》写完。

成书这天,已经是十二月末的一个周日清晨。此时的屋子里冷得已经能哈出白雾。

望着眼前这一摞厚厚的书稿,刘培文心中的成就感前所未有。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写长篇小说,也是前世今生第一次用手写的方式码完了将近二十五万字的内容。

两个月二十五万字,这速度,换到前世写网文的作者里面,也算是合格的了吧?

刘培文又翻开书稿,把小说速读一遍,感觉没有什么逻辑错误和结构问题,才放心的把稿件整理好。

现在就是投给哪个刊物的问题了。

虽说跟燕京文艺关系很好,而且稿酬也已经给到定格,可这次刘培文写的是个二十五万字的长篇,以燕京文艺月刊的文字量,发自己的长篇实在是太勉强了。

还是要找一个能够合适发长篇小说的地方。

找谁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