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闭眼走一走,眼睛闭上,该打开的自会打开。”
赵宣渐行渐远,莫儒风立刻跟上,一路朝释空心那边而去。
赵宣背负双手,和常人无二,气定神闲。
莫儒风几次闭眼跟赵宣走,但发现闭眼乌漆抹黑,啥也看不到,根本无法辨别方向、路况。
尝试了几次,只能暗骂一声,看着气定神闲离去的赵宣,摇头。
这小子越发邪乎了。
房间内,赵宣推门而入,释空心正盘膝而坐,见到他来,道了声佛号。
“释空心龙见过大严天子,身子消耗过度,无法跪地,望陛下恕罪。”
“大师无需如此,朕还没感谢救治大恩。”
赵宣说着,过去坐在孙邈搬来的凳子上。
释空心看着前方的赵宣,浑浊的眸子狠狠一亮,“陛下,贫僧没有猜错,陛下果然是当世奇人。
贫僧虚度光阴,没想到有生之年真能遇到以心观物之人。”
以心观物?莫儒风抖了个哆嗦。这是真的?真有这说法?
刚才他还以为赵宣是在胡说八道,信口胡诌着呢。
这位大师见多识广,老子年纪比他小,见识又没他多。
孙邈更是初次听说,以心观物法门,暗暗称奇,不由多大量赵宣几眼。
相比莫儒风、孙邈,赵宣显得十分淡然。
“误打误撞罢了,大师也见识广阔,还懂此法?”
赵宣哪里懂以心观物,无非就是把感受到的玄之又玄的状态,随便说给莫儒风听罢了。
难道世间真有以心观物这法门?
“陛下谦虚,七窍本相通,但人世间的各种繁华,迷惑了耳鼻口眼罢了。
心为生真,去伪存,真心便能观物,此等境界并非凡夫俗子能够明白。
古往今来,贫僧也追寻不得,只知其境并非任何人能踏足其中。”
释空心越说越叹息,不由又是一通感慨。
赵宣并没在这无聊的话题上继续下去,直接切入正题。
“大师远隔千里要见朕,是有何事?”
他现在事情特别多,没太多空闲和释空心唠嗑,立刻赶来见释空心一是因为释空心对他有救治大恩,二是听季枞灵提起释空心并不是她和慕容从容找来的,是自己主动找上门来想见他的。
至于为何?通过季枞灵讲述,他大体有数。
对于这样一个功夫不在慕容从容之下,医术又在孙邈之上的存在,赵宣如何能不动心?
若将这人物留在身边,为己所用,等同于直接开挂,别区别!
听到赵宣的话,释空心郑重道:“陛下,贫僧不远千里,前来见您,只为天下苍生!
陈国、大严,以及诸多小国、大国,百年来虽说会有战乱,但也就边境互相试探,和天下而言算太平。
但一年半前,自陛下御驾亲征以来,先是陈国六十万大军被灭,而后明国被灭。
明国成了无主之地,大乱不断,各种争夺土地,百姓颠沛流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当前更是天下大乱,混战,普天之下无数百姓血流成河。
陛下身处巅峰,可曾体会到苍生之苦?
我佛慈悲,希望陛下止戈太平,不再有流血一事,乃陛下功德。”
闻言,孙邈倒抽凉气,神色巨变,就要岔开话题。
他还没开口,赵宣眉头一挑,示意他别多话。
“大师的意思,是战乱由朕而起?”
释空心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是与不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有能力左右当前局势,望陛下心系苍生,慈悲为怀。”
赵宣笑了,“让朕慈悲为怀?那朕倒想问问你,慈悲是什么?什么是慈悲?”
面对赵宣提问,释空气不假思索,口若悬河。
“怜悯众生,爱护众生,解除苦难,众生欢乐,便是慈悲。
大慈大悲,都是为众生,众生乐为大慈,众生苦为大悲。
陛下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无非是凡心欲念的执着罢了。
这执着,无可厚非,可要付出多少人命做代价?天下苍生皆因战乱水深火热,是何等罪孽?
缘起缘灭,又有何意?
种什么瓜,得什么果,种善得善终,种恶得恶果!
古有贤明帝王,种善得寿终正寝,万里霞光,得道成佛,再无需轮回,尝试轮回之苦。”
释空心状态很虚弱,但每一句话都带着极大气势,一张老脸,增添异样光芒。
莫儒风、孙邈,两人不知不觉,脑海中浮现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的场面,不由内心发出莫名滋味。
没听到这番话前,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问题,尤其是莫儒风,心里越发怅然,觉得自己双手沾满血腥,很是罪孽。
释空心看着莫儒风,最后又看了眼赵宣。
“陛下若心有善念,心生慈悲,为天下苍生,乃莫大功德。”
“呵呵?是么?功德有多大?”赵宣嗤之以鼻,音量不大,却将莫儒风、孙邈二人从自责的状态拉出。
两人看着赵宣,难以想象赵宣会提问这问题。
在心怀天下,慈悲为怀的释空心面前,赵宣居然显得世俗?
顿时,没来由的,在莫儒风、孙邈二人前,赵宣很渺小。
多大功德?释空心从没想过这问题。
没等他回答,赵宣继续提问,“按照大师所言,心生慈悲便是为了要功德?”
释空心摇头,“当然不是,是为天下苍生谋福。”
“不对呀。”赵宣笑了,“可是从一开始,大师说给朕听的,就是朕要做善事,种善果,将来才会得善报。
心生慈悲,安立天下,说白了,目的不就是为积攒功德?
将来能否凭借功德免入轮回,免遭轮回之苦,不就是修行人毕生所求?
既如此,那大师的执着,与普通欲望有何区别?”
有何区别?
这一问,又让释空心陷入沉思。
他和很多人讲过类似的话,但却从未听到有人提问他这问题。
莫儒风、孙邈,神色越发迷茫。
对呀,这有何区别?种善因得善果,这也不是一种凡心执着,因为种善因同样是带着目的去的,不也是一己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