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会太平(求票)

“陛下,顾大人来了,还有孔大人。”

“臣见过陛下。”

“爱卿不必多礼。”

赵祯将笔放下,双手放在椅子上,看着孔翀最先进来,顾卿爵跟在孔翀身后。

“孔卿也来了,都坐。”

赵祯的对面,放着两把椅子,孔翀和顾卿爵坐下后,赵祯笑着对孔翀道:“孔卿大病多日,一直未见好,朕这些时日忙于政务,一直没有时间问上一问。如今可是大好了?若是没好还是在家养着,枢密院人才济济,就是孔卿不在,也没什么关系。”

孔翀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

官家这话是什么意思?

是说枢密院有他没他都没有关系是吧。

这是要搞掉他的意思?

“陛下,臣的病已经大好,还请放心。”

赵祯点头:“好了就好啊,对了,你来见朕是有什么要事汇报?”

“是边防兵马调配的事,但这事一时半会也说不完。陛下还是先与顾大人说,我稍后再与陛下细细汇报。”

“也好。”

赵祯微微侧目,看着顾卿爵:“枢密承旨,你真是娶了个好媳妇。长公主这些日子身子不适,太医去了一波又一波,都未见好。早晨她一去,不过一个时辰长公主的病就好了一半。”

孔翀头微垂着看向地面,眼珠子转个不停。

“枢密承旨的夫人会医术?”

外面的流言他也听说了,只以为是个有些聪明的姑娘,会做生意,赚了些钱。

但真不知竟然会医术。

还搭上长公主这条船,顾卿爵初入官场,没想到这么老辣,不走寻常路。

“也是长公主吉人自有天相。不过,内子确实有些本事,孔大人若是家里有人女眷生病,不方便请太医,内子也可去瞧瞧。”

这个枢密承旨,怎么说话呢。

竟咒他的家人生病。

“顾大人,我的家人好的很。你这张嘴,这么说话容易得罪人的。”

顾卿爵莫名其妙的看着孔翀:“孔疏密,我这句话有什么不妥吗?现在没有生病,不代表以后不会生病,我家夫人会医术,我向你推荐她,也是一番心意,孔疏密怎么的如此说我?”

孔翀坐在椅子上,看着顾卿爵那一脸无辜的表情。

差点郁卒。

是现在的小郎君都如此,还是就顾卿爵不要脸?

“枢密承旨,你……”

“官家,范相,韩枢副,晏相来了。”

福吉打断了孔翀的话头,孔翀听到范冲淹,韩琦和眼晏殊来了,立刻一个激灵,也没心思跟顾卿爵掰扯。

想着他们来找官家,是又抓到谁的把柄,或者又要裁撤哪个官员。

“嗯,顾卿回去替朕跟你家夫人道一句谢。”

顾卿爵起身:“陛下的话,微臣一定带到,若无事臣先告退。”

顾卿爵只是六品枢密承旨,接下来他们议论的事,不是自己能听的。

至于孔翀为什么不告退,顾卿爵冷笑一声。依照亦欣所言,现在朝堂上的革新,已经到了最激烈的时候,若孔翀在这个时候冒头,陛下定会拿他立威。

苏亦欣将长公主与官家赏赐的金银布匹,与敛秋一起分门别类,一部分放入库房,一部分直接存入储物袋。

收拾好后,心情美妙的去厨房,亲自下厨准备晚饭。

饭做好,顾卿爵就回来了。

苏亦欣高兴的与他分享今日份收获,顾卿爵听的也开心:“官家今日宣我觐见,还让我转达对你的谢意。”

“官家谢我?”

“嗯,官家说谢谢你。”

苏亦欣道:“没想到就是去给长公主看个病,还能得到官家一句谢。”

时恩翻了个白眼:“官家那道口谕,不比这句谢谢更值钱?瞧你那笑的不值钱的样子!”

真是没眼看。

“这个怎么能一样,官家口谕那是做样子给旁人看的,而让子渊私下带给我的这句谢谢,才是官家发自内心的感谢。”

自然后者更具真情实感。

不然,官家那句口谕,说什么蕙质兰心,她可不觉得自己蕙质兰心,满京知道她在白矾楼打人事件的,都会觉得官家说的蕙质兰心,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

可他们不敢反驳呀。

官家要的就是他们不敢反驳。

苏亦欣觉得,官家此举不单单是因为她治好长公主的病,还跟她发现西夏人的聚灵转运阵有关。

借着这个机会,一并赏了。

时恩啃了一口猪蹄,道:“现在你也有钱了,是不是也给我置办个储物袋?”

徒弟都有储物袋,他这个当师父的没有,说出去多跌份。

“师父,这储物袋又不是荷包,说买就买。之前买这些宝物的灵宝阁被宗门端了之后,已经没有专门卖这些东西的地方。我下次去无极宗看看有没有多的。”

时恩不满的撇着嘴。

苏亦欣朝时恩瞪了过去:“你要是再这幅表情,那就别要了。”

“我是你师父。”

苏亦欣抓起面前的猪蹄,往时恩嘴里塞:“嗯,师父。多吃点,这么多好吃的,怎么就堵不住你的嘴。”

吃过饭,两人来到书房。

苏亦欣道:“本来布阵还缺几样东西,没想到长公主和陛下赏赐的物件里,就有我需要的,我算了下吉日,打算明日就将宅子的阵法给弄好。这样曾师傅将邱弘带来,有阵法护着,就多了一重保障。”

“嗯,明日我正好休沐。”

师父传信,最迟后日就能到京都。

他已经布局,只等邱弘一到,孔翀就会收到邱弘未死的消息。

到那时,苏府就不会太平了。

说完布阵的事,顾卿爵又将今日在上朝发生的事,还要孔翀以及范冲淹等人觐见陛下的事说与苏亦欣听。

“我对细节并不清楚,只知道官家这次革新并没有成功,因为革新的阻力太大,官家的决心不够。不过,有一件事,我有些印象,那便是这次革新最大的阻力,其实不是孔翀等人,而是因为夏竦。”

“夏竦?”

“嗯,夏竦。不要小看此人,虽然他之前因为杨氏被先帝罢官,后一直任地方官,但他真的很有政治头脑。”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