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赵辞要回来,消息一传开,整个赵家村都有些小轰动。

老族长要开流水席,赵母却直接给拒绝了。

“眼下马上就要收稻子了,各家各户的都忙着劳作,哪里来的这功夫。他也不是外人,犯不着让村里人这样的劳神费力。”她这也是说的真心话。自家儿子虽然做了官,但是在他眼里,永远都是她的儿子。也是赵氏的子孙。

老族长道,“到底是咱们赵家村的第一个官儿,我寻思着还是热闹热闹。”

他又看着坐在桌边的罗素,“赵城媳妇,你看看咋样?”

罗素抬头,想了想到,“我寻思着还是按着我娘的意思,别大办了。二弟信里也交代了,这次回来也是看看亲人,不要让大伙操心。”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点。赵辞毕竟是刚刚当官的,要是在家里搞的太铺张了,传出去了可能不大好听。

她又不能把这话拿出来让大伙心里有疙瘩,只能说了个委婉的借口。

老族长显然有些不满意,“这可是咱族里的大事。如今各家各户的也不差这点银子。也不差人,到时候就找些会做饭菜的妇人来做就行了,不耽误活计。”

“只是到底不好,日子虽然好了,也得省着点。”赵母也算过这流水席,这要是办下来,又是一笔银子呢。有这些银子,还不如让族里多盖点猪舍买些猪崽子回来养着,年底还能多吃点猪肉呢。

罗素看出老族长这是不办就不会死心的个,干脆道,“要不这样吧,咱也不办流水席了,等二弟回来了,咱就请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一起吃个酒席,也好让长辈们勉励二弟一番。”

赵母赶紧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就在咱家这边办。”

老族长犹豫了一番,见着这婆媳两个都不松口,也只得妥协,“行,不过这办席面的东西,得族里拿。可不能让你们出了。都是大伙的一片心意。”

罗素笑道,“这事情自然是不会推却了,都是赵家的人,也不分这个外。”

商量好了事情,老族长就赶紧回去找自家的儿子商量这事儿了。好歹要让这位赵大人回来后,感受一下族里人的感情。日后可别生疏了。

赵辞虽然说要回来,但是毕竟日子没定。

一些席面也不能提前准备了。索性各家各户事先挑了肥鸡过来放在罗素家的院子里养着。等赵辞回来了后,就直接把这些鸡宰了做菜吃。

罗素这下子推却不掉,又不想让自家美美的院子被鸡粪给污染了,干脆在院子外面搭了个栅栏,把鸡圈在里面养着,每天让张叔张婶两人喂鸡,免得饿瘦了。

等了几天,赵辞没回来,稻田里面的稻子却实在等不得要收回来了。

一大早的,各家各户的就用粗布把身上给包裹着,大人们拿着镰刀,孩童们也不去学堂了,拿着桶跟着往田地里去。

宋夫子也不回县城去了,跟着村民们一起去凑热闹,也瞧瞧这丰收的景象。

路上人多,热热闹闹的,老人们甚至唱起了罗素之前哼过的《丰收歌》,一些孩子们也学会了,提着桶跟在后面大声音唱。

“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喜洋洋。

稻浪滚滚闪金光,镰刀挥舞打谷忙,人心欢畅地增产,丰收粮食堆满仓,堆满仓……”

赵母在自家院子里喂鸡,听着远处传来的歌声,和赵二娘笑道,“今天去收谷子,看着都挺高兴的。”

赵二娘帮着择菜,准备中午给罗素家里请的工人做饭,听着赵母说话,搭腔道,“这次种的稻子多,收成比去岁还要多呢,自然是欢喜的。别说他们了,就光我家那田地里,今年都能收不少粮食了。”反正昨儿个她和自家男人算了算,只怕能收上万斤的粮食了。吃都吃不完。

想起这茬,赵二娘这嘴巴咧着老大了。

赵母笑道,“你们家宅子都好了,新媳妇什么时候进门?”

“还早着呢,我可得好好的相看。”赵二娘如今底气足了,也开始挑起媳妇来了。反正赵家村是有名的富裕村子,自家又是很有些家当的,可不担心找不到好人家呢。

她又笑着道,“倒是赵大人,如今可是功成名就了,这找媳妇也开始要找了吧。”

赵母闻言,脸上也满脸喜色,“这次回来,我自然是要提的。”她是真的想抱孙子了。

赵辞刚到村子口,就听着村子田地里热热闹闹的吆喝声了。

“今日怎么会如此热闹?”穿着一身蓝色绸袍的齐王面上闪过一丝惊奇。

他身后跟着的江楼也有些好奇的往那边瞧了瞧。

赵辞听了听,笑道,“看来今日都是下田里去了。”他之前也曾经听过自家大嫂的《丰收歌》知道平日里都是大丰收的时候,大伙才会高兴的唱这首歌。

李哲立马来了精神,笑道,“果真是择日不如撞日。走,咱们瞧瞧去。”

三人本来想来一场微服私访,可惜有了赵辞这个赵家村的大名人在,几人一进村子,就被人发现了。

“回来了,回来了,咱们赵大人回来了。”

几个在池塘边上洗菜的嫂子看着人骑着马进了村子,又知道赵辞这几日要回来,是以留了个心眼多看了几眼,果真看着赵辞坐在其中一匹马上,青衫翻飞,可不就是他们家俊俏的赵大人吗?

看清了之后,立马就放下手里的活计,在村里吆喝起来了。

过了不了一小会儿,一些妇人和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们就三个两个的迎了过来了。

“果真是赵大人回来了。”

一群人簇拥着赵辞三人进了村子。

“这里真是赵家村?”

江楼诧异的看着眼前的村子。刚刚在外面还没发现,走进来才知道,这村里的房子可真是不像是他想象中的那样破旧的土培的房子。反而大部分都是青砖大瓦方,村子里也是整整齐齐的,竟然都没看到什么畜生的粪便。

乍然一看,还以为是到了庄子上呢。

一个老妇人笑道,“家里盖了房子,大人可别找不着家了。快随咱们回去,你娘可惦记着呢。”

赵辞牵着马跟着几人走,眼中也带着流光溢彩。这里和他当初离开的时候,确实又是一番景象。

赵母在家里听着自家儿子回来的消息后,就放下手里的活计冲了出来。

远远的看着赵辞的身影后,眼睛都花了,边擦着眼睛,边迎了过去。只等到赵辞跑到跟前来要跪下行礼,才赶紧把人给拦着,“如今可是大人了,哪里能这样随便的跪了。快让为娘的看看瘦了没有。”

赵母含着老泪把赵辞的脸抚了抚,吸了一口气,“倒是瘦了些。”

“儿子在外面一切都好,倒是让娘担心了。”赵辞也有些动容。身为人子,他如今虽然功成名就了,却未能在母亲跟前伺候。实在是大大的不孝了。

旁边的人劝着,“可算是回来了,这可是大喜事,大嫂子可别哭了。”

赵母赶紧擦了擦泪水,“对,我这是太高兴了。可算是回来了,这些日子为娘的给你好好补补。”说着就要牵着赵辞进屋子,却又瞧见了赵辞身后站着的两个年轻的后生。穿着倒是和县城里的那些富家子弟一样,但是气质却又十分的出众。赵母自然不知道这气质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只觉得看着就是十分出挑的,比她以往见过的任何人都要出挑。当然,比她儿子还要差一点的。

她还没出口问,赵辞便介绍起来,“这两位是儿子在北都那边的朋友,这次听说儿子要回乡来,便同路来拜访。”

李哲和江楼微微拱手,“晚辈见过老夫人。”

赵母哪里敢当,连忙摆手,“可使不得。原来是客,还是快进屋歇着,喝点凉茶降降暑气。”

其他人也热热闹闹的簇拥着几人进屋里去。

罗素得知赵辞回来的消息的时候,正在和家里请的几个帮工一块儿将装着鱼的牛车往村里赶。

赵大木已经练习好了收鱼的人过来,不过要等晚些时候才来。她现在要赶紧把这些鱼弄回家里去洗干净了,到时候才好出卖。

身后跟着的一群孩子,包括罗小虎和赵林,赵木棉几人,手里都串着个烤鱼正边走边吃着。

这群孩子们也是会来事儿的。有了几次抓鱼的经验之后,现如今也学会了偷懒,大人们在田里抓鱼的时候,他们也顺手捞了几条,洗干净了,就在田埂上弄了个火堆,一群人围着火堆烤鱼吃。

有些会想心思的,还自己带了盐过去,考着香喷喷的。

刚进了村子准备往家里走,一个小媳妇就来报了消息,说是赵辞回来了。

赵林一听,鱼也不吃了,扔给了罗小虎,撒着脚丫子就往家里跑。

“二哥,二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