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飘落了一朵细小的雪花,气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到了让人感觉到刺骨寒冷的地步,呼出的气在嘴边形成一片浅浅的白雾,冰冷的钢盔扣在头上不再闷热,相反还有一些凉意。
德国的m5型钢盔在0年代就已经配发给了一线的国防军,这种钢盔生产了两种型号,一种是用绳索编织成内衬的廉价出口型号,主要出口到周边的仆从国,早期的产品只有一个销售渠道,那就是遥远的中国;一种型号是内衬皮革的高端型号,两侧还有打孔铆钉穿出的透气孔,防雨盔檐还有卷起的精致边沿,冬暖夏凉做工一流。
不过随着德国扩军的脚步越来越快,钢盔就成了紧俏型商品,一些集中营非前线战斗部队,甚至只配发了供巡逻士兵临时佩戴的一组钢盔,其余人都只能穿着布制软便帽,所以钢盔的配发也就混乱了起来。
现在的德国前线上,精致的m5早期型钢盔只有排长级别的人才有资格配用,而绝大多数的士兵都使用着没有透气孔的“新款”。事实证明了,新款汽车并非一定是更好的,新款装备也并不一定是加强了。
东线德军在冬天来临的时候,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包括一块儿包裹住钢盔的白色迷彩伪装,还有一件可以御寒的防风兜帽罩衫。不过这套装备穿着并不太舒服,功能也并不完善,至少德军的灰绿色多动能战术背心,只能穿在这件罩衫的外面。
当然,有总是要比没有强一些,至少这些东西在第一场雪来临之后,就让前线的德国部队拥有了一身还算说得过去的伪装迷彩,比起灰绿色的那套著名的标志性军服来说,算是给基层士兵多了一些胜算。
现在又一场雪要到来了,整个东线的天空都阴沉沉的,寒流过境带着凌厉的冷风,吹打在钢铁铸造的大炮炮口,发出呼呼的响声。阵地上一片沉寂,仿佛屏气凝神一般,在等待着那个可怕的时间到来。
“呼!”一名大约有5岁的德国士兵,左手压在自己的那支突击步枪上,右手捏着一根抽了一半的香烟,喷出了一口不知道是哈气还是烟雾的白烟,深凹进眼眶里的双眼盯着阵地前方不远处那片泥泞的土地,更远的地方是一片看不到边际的树林,那里是苏联人经常出没的区域。
他的身边有一个mg4机枪阵地,右边大约100米的地方就是一个灌木丛,那里巧妙的隐藏着一门75毫米长身管的战防炮,可以在1000米开外的地方上击毁苏联人的绝大多数坦克——当然,kv-坦克那种怪物除外。
这条战壕还有延伸到前方不远的突出阵地,那里是为偶尔前出的狙击手和大规模作战时候的反坦克小组准备的,都经过精心的伪装,大部分里面都蹲着装备了铁拳火箭筒的士兵,这个时候同样在等着战斗的到来。
最高级别的战备级别命令已经下达,半个小时之前所有前线的排级单位都已经领到了更多个基数的弹药,所有人都被要求守在冰冷的战斗位置上,班长和排长都在反复的强调作战时候的注意事项,还有各个阵位上需要完成的作战任务。
抽烟的是一名老兵了,从他可以配备宝贵的突击步枪就能看出他的身份,作为一名士官他是一个战斗班里的骨干,任务就是在机枪附近负责稳住整个掩护阵地。抽烟是不允许的,不过因为班长在阵地的另外一边,所以周围的新兵们也不敢阻止他这种类似作死的行为。
整个阵地前方,雪水和泥土因为十几天前的略微升温混在一起,又因为这些天来的降温冻住,接着又被新下的雪盖住了一些,看上去颜色并不雪白,还掺杂着很多黑色的斑驳。不少地方几个月前就已经布雷,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痕迹,预留的通道只有按照地图才能分辨,根本没有任何标记和指示牌。
天色依旧阴沉,雪花飘下的速度非常缓慢,周围没有太大的风,所以那下落的雪花一点一点落在白色的钢盔上的时候,给人一种时间被放缓了的感觉。
不过子弹的速度可不会因为雪花的缓慢降落而减缓一点,就在德国老兵吞云吐雾的时候,从远方树林里飞来了一发子弹,正打在距离他仅仅只有0厘米不到的战壕胸墙上,溅起了一片白色的冰雪。
德国老兵吓得赶紧丢了自己手里的香烟,膝盖一软就缩回到了战壕里面,他用手摸了摸自己头顶的钢盔,确认自己没有被子弹打中,这才略微放下心来。不过还没等他抬起头来,更密集的枪声就从树林那边传来,苏联人的进攻毫无征兆的就开始了。
老兵换了一个位置,露出自己的脑袋看了远处一眼,只看到大约有数百名苏联士兵从树林里冲了出来,有人挥舞着手里的枪支,有人端着枪正在开火。看规模绝对算是两个月来最大的一次了,而且这人数也并不像是试探性的进攻。
“稳住!自动武器不要开火!步枪开始还击!”这名老兵大声的喊了一句,然后德国阵地上的几个端着毛瑟98k步枪瞄准了半天的德国新兵就开了火。呯呯嗙嗙的枪声稀疏的响了起来,战斗才刚刚开始,远远没有到达最残酷的巅峰。
对于双方士兵来说,这种程度的交火就和开胃菜差不多,机枪没有开火,重炮也没有嘶吼,所以整个场面算不上有多么火爆,只有偶尔打在战壕泥土上的子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其他的事情就只是在考验大家平时的射击训练究竟到不到家。
显然还是德国士兵的射击功底更深厚一些,而且德国的毛瑟98k精准性也要稍微好上一点。毕竟德国的机械加工要比苏联的强上不少,而且苏联的军工生产企业大搬迁也直接影响到了并不高超的苏联枪支生产质量。当然两种武器事实上其实是差不太多的精准水平,影响战场表现的主要是后期保养等方面。
德国士兵的射击非常有效率,有些类似三段式射击,一些人站起身来瞄准开火,另一些人蹲下身子拉动枪栓完成供弹动作,而且他们有战壕阵地的掩护,所以在几乎没有伤亡的情况下,已经至少击毙了十几名苏联士兵。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人也越来越接近德军阵地了,一个倒霉的苏联人在向前跑动的过程中碰到了一枚s型地雷的触发装置,这枚在德国国防军中被称为“弹跳贝蒂”的地雷立刻感应到了来自外界的震动,毫无疑问的工作了起来。
随着一声不大的嘭响声,这枚跳雷从冰冷的泥土中飞了起来,在1米5左右的半空中爆炸开来,射出了密密麻麻的金属滚珠。于是周围立刻掀起了一场金属形成的狂风暴雨,十几名苏联士兵被这些金属滚珠打中了身躯,距离近的已经血肉模糊,距离远的也捂着伤口倒下,惨叫声不绝于耳。
随着这一枚地雷的爆炸,德国的一个前突的机枪阵地也开始猛烈的嘶吼起来,颇有一种趁火打劫的味道,那种撕扯亚麻布的声响让苏联士兵绝望,他们虽然已经非常接近德国人的阵地,但是却突然无法再前进一步。
子弹像冰雹一样扫向苏联红军,冲在最靠前的一些穿着长棉服的苏联红军士兵中枪倒在雪地里,鲜血染红了雪白的地面,也流入了黑色的泥土缝隙中。枯草在风中来回颤抖,拍打着已经倒在地上的苏联红军的脸颊,可惜的是这张脸上那睁着的眼睛,已经永远无法闭合了。
第二枚地雷炸响,苏联人显然意识到了闯入雷区的危险性,他们开始放缓了冲锋速度,却似乎并不甘心就这样狼狈的撤退回去,于是他们小心翼翼的前进,希望可以减轻地雷给他们造成的伤亡。
“嘭!”又一枚s型地雷飞起,随着一声“轰”的爆炸声,又是很多苏联士兵倒在血泊中。最终枪声开始稀疏起来,苏联人不再前进,而是一边射击一边向后退却了开去。一场看似惨烈的战斗没用多久就被德国军队打退,甚至连一些德国军队的火力点,都没有来得及开火。
“轰!”没等德军士兵开始庆祝自己的胜利,一枚大口径炮弹就砸在了距离他们不远的阵地上。所有人都按照训练扶着自己的钢盔蹲坐在战壕里,不停的祈求炮弹不要正好落在战壕中央。
一声连着一声的爆炸开始此起彼伏,苏联人的炮击似乎根本就没有尽头,随着爆炸声整个阵地上腾起了一团一团黑色的烟柱,一公里之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不远处的一个隐蔽结实的观察哨里,两个炮队镜的旁边,一名德国军官抓着电话大声的向远处的军部汇报战斗的情况:“对!有重炮在轰击我们的阵地!苏联人的进攻规模比预计要大!暂时我们还不需要支援,不过请您准备好突击炮部队吧,我估计应该能用得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