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帝心难测!

朱厚熜看了一眼夏言和杨一清,对近侍太监吩咐了几句话后,起身离开宣政殿。

“退朝!”近侍太监高声道。

文武百官这才集体松了一口气,众人不停的擦冷汗。

有的大臣因为虚脱,一屁股坐在大殿之上,立马被监察御史记录下来,将接受处罚……

其他官员提心吊胆的往外面走去。

首辅夏言和次辅杨一清,礼部尚书张璁正走出大门时,大内侍卫拦住了他们三个。

“陛下有旨,三位大人立即去养心殿觐见。”

夏言他们三个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圣上是什么旨意。

他们不敢妄自揣测,急忙跟着大内侍卫去了内廷。

……

退朝之后,朱厚熜回到了养心殿。

夏言和杨一清张璁被大内侍卫领到了养心殿。

“微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赐座”朱厚熜已经换下龙袍,一身便服坐在龙椅上。

话音一落,几个近侍太监搬来椅子,夏言三人惶恐不已:“微臣等不敢,不敢。”

朱厚熜道:“坐吧,不必拘束。”

听到天子这么说,夏言杨一清他们才欠身坐下。

他们永远摸不透天子心里想什么,这就是他们戒慎恐惧的原因。

帝心难测!

自从皇帝登基之后,要干的事情都不是他们和天下臣民能预料到的。

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过有类似这样的少年天子。

哪怕是千古一帝始皇帝嬴政,在皇帝的这个年纪还在忍受着吕不韦的摄政、专权……

“三位爱卿,这些日子生活起居可好?”

小皇帝和颜悦色的这么问,让夏言他们大感意外。

陛下,怎么每次都出人意料?

要知道就在一炷香的时间之前,天子在宣政殿大发雷霆,怒斥百官。

可是,现在的陛下却是和风细雨,简直判若两人。

这?

陛下不会在酝酿什么阴谋吧?

帝王之术,变幻莫测。

当今天子对帝王之术是无师自通,且运用的炉火纯青,如臂使指。

朱厚熜没有想到自己的和风细雨,却让三大臣感到戒慎恐惧。

“陛下,微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次辅杨一清躬身一拜,开口说道。

朱厚熜点点头,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对杨一清说道:“杨爱卿这话,朕心甚慰!”

说罢,朱厚熜从龙书案上拿起一份奏折,递给首辅夏言说道:

“你们看看这封折子。”

首辅夏言疑惑的接过奏折,只看了几眼,便脸色大变。

一阵冷汗从背部流了下来,浑身一寒。

“陛下,这是微臣的祖业,请陛下明察。”

奏折之上,赫然记录了内阁三大臣的家产。

夏言,先祖夏商,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后又随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燕王称帝,夏商被授兵部主事,后又随永乐大帝三征漠北。

累积战功被封饶信侯。

至夏言一代,夏家在信州贵溪拥有良田千亩,富饶一方。

杨一清,戍边家族,自太祖朝起家族世代镇守岭南……

张璁……

……

内阁三大臣惶恐不已!

他们早就起身,再也不敢落座。

朱厚熜瞥了一眼他们三个,笑着说道:

“三位爱卿之祖上对大明堪称忠心耿耿,国之重器。”

三人之中,夏言和杨一清还相对镇定,毕竟他们家世很清楚。

可是礼部尚书张璁就不一样了。

因为除了他在朝为官,他的儿子张少康也在朝中为官。

瓜田李下难以说清。

他面色苍白,已经感觉到了天子那凌厉杀伐决断的眼神。

朱厚熜在龙椅上坐定,拿起奏折说道:

“根据朕的调查,你们三个的家产,朕心知肚明,都是祖业。”

“朕并非追究你们这些,不必紧张。”

张璁心里暗道:“陛下啊,这些日子你杀了好几千人,我们能不害怕?”

“而且今日你在宣政殿上说朝中大臣,比你杀了的贪官还贪……”

这时,朱厚熜又把一份奏折让太监递给了他们。

奏折上有火漆的痕迹,很明显这是绝密级别的密折。

也就是说,这样的奏折,只有天子才有权力看。

奏折上列举了一些农业课税的名单。

徽州,林利俜,家有五丁,薄田二亩,年产六石,课税二石。

徽州,文君,家有六丁,薄田三亩,年产石,课税三石。

徽州,胡洪,家有两千二百丁,良田万亩,年产四万石,课税三石。

首辅夏言和次辅杨一清对视了一眼,表情肃穆,面面相觑。

千亩良田,课税才三石。

而其他农户,薄田三亩,也是课税三石。

朱厚熜看着内阁三大臣,缓缓说道:

“三位爱卿,你们知不知道帝国每年国库收入多少粮食?”

首辅夏言急忙道:“回禀陛下,据说微臣所知,去年户部数据,天下粮食课税五百二十万石。”

“夏爱卿不愧是首辅……”朱厚熜话音一落,脸色一变,随后将一份圣旨交给近侍太监。

近侍太监大声道:“夏言,杨一清,张璁听旨!”

“微臣等接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