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三、一问一答

第213章 一问一答

薛家祖上给挣来的官宦门楣,不与勋贵家相比的话,三品紫薇郎又兼户部皇商,比一般的致仕人家强了不少。

这也是薛宝钗的底气,何况她自幼读书,还学了一手能被李穹夸赞的紫薇算数,一般二般的官宦子弟,她是不会放在眼底的。

当然这里论的是家世。

你要是个奇才、妙才,如李穹一般让她看不破命数,却能带着她直上青云一览天下的人,她绝对能拿出万种的柔情倾心对你。

一晚上伺候的李穹神清气爽,都有些贪恋床帏,宝钗哄着逗着还得让莺儿一起帮忙,才使得李大官人尽兴而去。

他要去渝州,楚国陈夫人相邀,他是以楚王老师的身份去赴孩子的启蒙宴。

三岁学文曰启蒙。

自京城出来,一晃已经三年矣。

只有黛玉携子相陪,乘船东去,两日到了渝州,渝州知州还有陈家族长俱在码头相迎。

见了李穹称国主,对黛玉则以王后尊称,已经彻底表明渝州官场和乡绅的态度,不陪朱家玩了,我们改换门庭。

小楚王也被送到了码头,见了李穹和黛玉,尤其是小李信的到来,让他欢喜万分,喊了几声师父师娘,就去拉着刚学会走路的李信去玩。

李穹在码头并未着急离开,而是围着朝天门这处两江合流的码头好好转了一转。

“老规矩,先扩码头。”李穹面对渝州城有头有脸的众人侃侃而言,根本不在乎这里是陈端的封地。

“在福州和广州都装上了货运的吊车,渝州也要装,平整一块土地出来,安上一段铁轨,先紧着码头上下货物用。”

想了一想后世的奇幻渝州,李穹会心一笑:“诸位,渝州将作为东南沿海出入巴蜀和长安的货运集中地,路上有一条长安西去的丝绸之路,海上为何不能有一条自长安经巴蜀水运出海的海上丝绸路呢?”

当着众人面宣扬自己的执政思路,是何等异样的感觉,尤其是看着众人由惊奇转而兴奋起来后的模样,更有一份成就和担当落进了心口处。

其实他懂个六!

都是画好的路线做好的成就拿过来抄一遍而已。

所谓的抄作业呗,照猫画虎就行,这些都是集合了数代政治精英集大成的治国宏图,是依据山川地理省市格局精心打造的一条路,李穹焉能不用。

这比做个文抄公有趣的多。

从未有过如此清晰的州府定位,猛地一下子呈现在了众人面前,惊得众人犹如晕船一般,看着奔流的江水,前仰后合起来。

渝州作为中转之城,西出东进的货物都将在这里整合交割,且不说商贸来往能有多大的益处,全城的各行各业都将受益良多,简直就是一个西南的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有了运河,有了茶、盐、绸缎,才有了江南第一城。

与之一起兴盛起来的古道、瘦马,不过是其中一景而已,却能让人窥见扬州的繁华。

渝州若是也能如此,不论是谁,怎会不愿呢。

古时的吏治,从另一个方向看过来,还颇有些放权甚多的一面,只是为官者或不愿多事,或谨守本分,只节流不开源,但能应对了上官的税考后,乐得逍遥自在金风袭来。

但这不代表着上下的官员不想做一番政绩,要知道青史难留名,可县志、府志能留名也是人生无憾的大事。

李国主随手一指给渝州重新开了一份天地,这不是明主,谁还能是?

林黛玉抿着唇笑看夫君被众人称赞,来接她的各家夫人小姐们也被她的容颜所倾倒,果然是美女配英雄。

不成想,下一句话就戳了他们的心窝。

“商路开了,做工的人便多了,还拿这个码头来说。”李穹指了指肩挑背抗的力工们:“他们势必要被你们压榨欺辱。”

迎接李穹大驾的不是官便是绅,闻言都错愕不已。

李穹才不管他们的心情如何,只是自顾自的说话:“伱们要挣钱,我还得替你们着想;可他们呢?他们也要赚钱养家,谁替他们着想呢?也只能是我!”

“诸位,你们来接我,我很高兴,说明诸位是想着换个活法,换个新路。选了我,是诸位认可了我的路比之现在的路要能走的宽。”

李穹慢慢转了一个身,拿眼神扫过了接他的众人:“故此,我在渝州一下船,便要先说出一句话。那便是,我只给诸位指路,但要为他们撑腰,不如此,你们换了新天地,而他们还活在千年百年的泥淖中。”

就在旁人还不明所以的时候,贾宝玉在人群后面突然扬手发声:“敢问国主,今日听闻长安节度使云光率大军意欲进川,您是如何看待他的到来。”

李穹立即配合宝玉的提问:“可是求索新闻的文书?”

宝玉含笑:“正是。”

“我看过你们的新闻纸,写的很好,也期望你们真正能将屈大夫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的真知带给天下一观。至于说云节度使欲带兵进川一事,我却是有些不信的。他来做什么,又是谁让他来的?百姓们等着过上好日子,这比什么都重要。”

宝玉早就背好了问题,顺着又问了下去:“国主所言的比什么都重要,是否意有所指?”

围着看戏的观众都目瞪口呆,这一问一答的是在求教问题,还是当面难看?

还有,求索新闻又是个什么物事?

李穹哈哈一笑:“夫子有句话,本国主深以为当为如今的朝政之道。那便是,以德服人,以惠取民。若是既不能服人,又不能惠民,纵有个天下的名头,也不过是个空壳。”

仿似是在骂人,又好像是没骂,不过失德这两个字已经喷薄欲出。

但凡要取代一个王朝,失德是第一个理由。

只要喊出当今失德,那就是造反的口号。

而妙就妙在李穹没有明说,等着对面的人对号就座。

撂下这句话的李穹,不再停留,上了轿子直奔楚国世子府。

有心眼多的,留下亲随跟住了贾宝玉,倒不是意欲对他不利,而是想摸摸他的底细。

结果大吃一惊,原来是国勋家的后人,如今办了一个民间邸报出来,不仅要替百姓说话,还要使天下知晓纷争与曲折。

三天后,连福建都知晓了李穹在渝州朝天门码头的发话,不知哪个穷酸学会了语不惊人死不休,在福建的求索报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一方在给百姓和官绅谋福祉,而另一方却想将兵戈战乱送过去做礼物,国主曰:先惠民乃天下之重!

等长安的消息传过来时,又写道:摔碎玉盏、迁怒宫人不如撤军止戈,民为重,君为轻;据闻,云节度家中出事,有若干陈年旧案被泛起,逼死人命若干,实乃骇人听闻。

长安城,中书省各位大人人手一张求索新闻看的认真。

钱尚书待同僚们都看完了云光家族二三事后,冷笑一声说道:“还真是巧了,咱们还真接到了状纸,所言与纸上的事严丝合缝令人信服。各位阁老大人,这官司,打,还是不打?”

“怎么打?他云光如今重兵在握又出征在外,我们却在背后抄他家的罪状,皇上能允?”

“我看却是正当时!有罪无罪的查一查也好,总要给云节度一个清白。”

“您这是欲在青楼寻一个清倌人?”

“又不是没有。”

“哦?哪家又有了新人?”

“云家开了一个新馆,据说是被查抄的晋商家女眷,总有几位令人惊艳的闺阁。”

钱尚书不得已咳嗽了几声:“阁老大人们,先聊正事再叙风月。”

中书左相哼哼冷笑:“如今的我等,能有个风月聊,就算不错。散了吧,议而不决的事,何必惹着不高兴。钱尚书,还是你去左议院那里通禀一声吧,多半能在渭水河畔寻到他们几位的下落。”

右相频频摇头:“空悬政位,却无所事事。还真是国将...出英才的吉兆。”

他转换的自然顺畅,众人嘻嘻哈哈当做没听见,又聊起来风花雪月,眼神却瞟着做记录的宫人都走了后,他们才碰了碰眼神,甩甩袍袖起身散场。

有的话不用说,自然都能明白。

李穹虽然也不是个东西,但全靠那两位父子的衬托,反而显得他“宽仁厚德”。

但要他们轻易拜李穹的码头,那可太丢了份,李穹要不拿八抬大轿三请五请的来上几回,他们就赖在正元帝这里还能出谋画策呢。

要有气节!

这也是随着正元帝在长安的百官心声。

你李穹不高看我们一眼,我们可轻易不能折腰的哟。

至于正元帝么...

还是聊聊清倌人的事吧,总还有最后一些清白在。

同样道理,天天在渭水河里吊王八的七王,已经在议论八王议政的事还能不能被李穹所容。

忠顺说了句大实话:“他是素来喜欢立牌坊的一个人,他既说过不称皇,那他就得认,咱们也别想着什么王爷不王爷了,有个勋爵还能做个议院首席,就算这小子有良心。毕竟我等都将是前朝遗老咯。”

北静叹了口气:“我最担心我等会被拉去陪葬殉了国。”

“不能!”忠顺斩钉截铁:“我也不瞒着诸位,想走现在就能走,自然也有现在不走的道理。”

其余几王了然于胸,李穹肯定是要进长安的,如果有他们几位前朝亲王郡王献上降表国书,那对李穹的帮助才是最大。

“某不服!”水溶一生气将鱼竿扔进了河里:“他一介游子,当初被你我看做蝼蚁的人,怎么就走到了今天?三分天下呀,还他是那个曹魏,这也太...太...”

东安郡王接了他的话:“太显得我等无能?你急什么,你都说他是曹魏,他又在渝州,该急的应该是那位才对。”

水溶不解:“这又是怎么个话儿说?”

“你想想孟德寡人之疾。”

水溶哈了一声,随即仰面大笑:“他要是真敢如此,哎呀呀,来人,扯几条柳枝给本王扎个草帽来。”

很妙,七顶湛清碧绿的柳枝帽招摇过市,一直跟着他们的锦衣亲军傻不拉几的还给事情奏报了上去。

可想而知,正元帝又要掀桌子摔碗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