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6 章 大选赐婚

好好的给胤禩做了一番思想工作,等用了晚饭后,云果才让胤禩离开。

哈达那拉氏一族未来不缺青史留名的人物,但能不能收复对方,这就要看胤禩自己的本事了。

如果胤禩没本事,云果为其筹谋再多也无济于事,因为当今皇上不是一个糊涂人,哪怕他上辈子选择雍正有佟氏和胤礽的缘故在,但雍正自身也是有真本事的,能收拾好他留下来的烂摊子,能确保皇权不旁落于他人之手。

好在皇上教导儿子的本事,上辈子印证过,人人都是人才,云果倒也不用担心,胤禩会长歪。可也就是因为人人都是人才了,谁也不服谁,加上皇上活得太久才会导致九龙夺嫡的事情发生。

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大选很快就落下帷幕,云果并没有去打听五阿哥胤祐的嫡福晋人选,左右以皇上的性子不是乌拉纳喇氏就是郭络罗氏,其中郭络罗氏几率会大一些。

事实上云果的猜测并没有错,大选第二天皇上就下了圣旨,满洲正蓝旗和硕额驸明尚之女郭络罗氏指给五阿哥胤祐做嫡福晋,满洲正红旗佐领法咯之女哈达那拉氏指给六阿哥胤禩做嫡福晋。

这圣旨下来,自然是有喜有悲。

哈达那拉氏家是大喜,支持家里出色子弟战死在三藩战场上后,他家的圣宠就没多少了,现在能出一位六福晋,这不是证明皇上还是挺看重他们的嘛。不说六阿哥的身份地位,只这一点,就足够哈达那拉氏高兴的了。

其他盯上六福晋之位的人家自然是悲了。

至于郭络罗氏,倒是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情,高兴自己成为皇子嫡福晋,但是偏偏却是天生脚残的五阿哥胤祐,这……有点意难平。

不过郭络罗氏上辈子的丰功伟绩没人知道,所以这会儿皇上给郭络罗氏指婚五阿哥胤祐,无论是安亲王府还是满洲正蓝旗的郭络罗氏一族都是一副叩谢皇恩感激涕零的表现,毕竟谁也不愿意被一个强势的皇上一直记恨。

但云果却知道,这事,其实就是皇上安抚宗室八旗的一种手段,因为皇上对噶尔丹以及忍不下去了,所以今年决定先给某些人一些好处,让他们在明年攻打噶尔丹的时候尽力。大清最大的好处便是扩大八旗,因为伴随着扩大八旗而来的就是增加的佐领之位,这可是能世袭的比一品官衔还珍贵。

然而八旗不是皇上想扩大就能扩大的,皇上想到的招数就是妥协。今年增加的佐领之位,一部分给了八旗各大勋旧大姓,比如钮祜禄氏、完颜氏、董鄂氏、纳喇氏等。一部分给了皇上的心腹,这些人都是小家小姓,比如文都氏、兆佳氏、托活络氏。还要一部分给了亲近皇上,忠心于皇上的宗室臣子。

这种大事,觉禅氏当然没资格去分红利,事实上连佟家都没份,更何况是觉禅氏,皇上偏心佟家归偏心佟家,大事上他是不会乱来的。

从第一次亲征噶尔丹结果灰头土脸的回来后,皇上就一直预备着第二次征讨噶尔丹的事情,中途还经历了一场生死,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皇上是忍不下去了,噶尔丹必须要嫩死。

红利分好,做好准备后,皇上密令科尔沁部佯为内应诱噶尔丹南下。

噶尔丹果然中计,出兵扰克鲁伦河以北地区,扬言借得俄兵六万要大举南攻。皇上决定举行第二次亲征,命令富察萨布素率黑龙江出其东,董鄂费扬古率领甘陕大军出其西,自己率中路军北上。

有了皇上第一次亲征的事情,第二次亲征倒是没有引起多大的争议,当然跳出来苦鉴的大臣也是有的,但都知道这只是做做样子,维护流程正义而已。第一次都没有劝住,第二次怎么可能劝得住。

等皇上在朝会上表明自己的意思后,大阿哥胤禔第一个跳出来请战,三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祐和六阿哥胤禩等人也跃跃欲试。

大清这个时候宗室实力还是很强的,皇上不可能无视宗室的声音直接给自己的儿子封王,当年裕亲王、恭亲王和纯亲王的事情可是让宗室很是不满。

也因此,哪怕大阿哥胤禔都是四个孩子的阿玛了,在外被人尊称一声大千岁,可实际上现在还是无爵的光头阿哥。

立功,尤其是立下军功,才能让别人无话可说的封爵。

封爵之后,不说出宫建府,单凭封爵带来的人员和赏赐,都能让人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

在很多人想来,皇上给自己没什么功劳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封爵,都是直接一个和硕亲王。给自己儿子封爵,再差也会是一个多罗郡王。

一个多罗郡王,哪怕不管事没官衔,但按照大清规定,手下也会有满洲佐领三位、蒙古佐领一位、汉军佐领二位、内务府管佐领一位,及下人十五户,再加上王府必须有的长史一人、护卫、典仪等,这一下子手下的班底就会增加一两千人。

可不是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嘛!

更何况,这可是染指兵权的大好机会,哪怕事后会被收回,可给将士们一个好印象,或者是找准机会收买一二,那岂不是大赚特赚。

这种关系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可“用不上”和“没有”,那是两回事,说不一定未来就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手,所以能争取还是要争取的。

“额捏,我想随汗阿玛征讨噶尔丹。”胤禩双眼亮晶晶的说道。

“只要皇上同意,我没什么意见。”云果当然不会阻止胤禩上进,事实上这一次征讨噶尔丹,已经定下了未来有资格夺嫡皇子的基调。

至于上辈子最后跳得欢的十四阿哥胤祯,用脑子想想,就知道他不可能是皇上看好的继承人。

因为但凡是心里有点责任会对江山社稷负责的皇帝,都不会在自己年迈重病手脚都不灵活,没有多少日子随时随地可能会驾崩的情况下,将自己看好的继承人安排去边关。

这是秦二世而亡,给后面所有皇帝留下的警钟。

作者有话要说:ps:我这两天受了刺激,好想开王熙凤那本,满脑子都是各种骚操作,我要全“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