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还在好奇戚继光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突然上这样的奏章,申时行也是万分不解中,一道身影突然仓皇无比的赶来文渊阁,直奔张居正办公书房。
“元辅,内廷生变,干爹特地派我来向您求助,张元辅,这次您一定要救救我干爹啊。”
进入书房也不理会申时行的存在,那身影果断跪了下去求助。
张居正愕然,这来人他认识,内相冯保众多干儿子之一,冯敬。
愕然一息张居正才抬手道,“冯秉笔快请起,有何要事?”
司礼监最高的那位当然是掌印太监,往往掌印还会提督东厂成为厂公,二合一之后就算是明代最显赫的太监了。
除此外,司礼监亦有四五或七八名秉笔、随堂太监。
冯敬就是秉笔之一。
一般情况下,明中叶之后,不理国政的皇帝,常常都是有秉笔太监行使批红大权。由此可想这位冯敬的权势,是在司礼监仅次于冯保的存在。
就连张居正,和冯保结盟若想让自己各种政策政令不留破绽的推行全大明,就也要照顾好冯保的面子,包括眼前的冯敬。
冯敬急忙起身,哭丧着脸道,“内廷巨变,陈矩、张鲸、张诚三人竟上书陈太后,请动陈太后出面,施压李太后。”huci.org 极品小说网
“他们不只要逼迫李太后废除对陛下的跪罚措施,更逼迫李太后还政于陛下,陛下已经被招入慈宁宫,大有推荐陈矩任提督东厂太监的意思,更想召海刚峰回朝,入住吏部一事。”
张居正大惊失色,就连申时行也好不到哪去。
他们才接到了戚继光的奏章不太久,内廷也乱了起来??
彼此对视一眼,张居正立刻起身,快步走向门外,“走,进宫!陛下这是急不可待了么?执掌内廷,招海刚峰入朝主掌吏部,这不怕天下大乱?”
“若是重演隆庆三年旧事,国朝会有多少官吏畏之如虎主动请辞,天下官员机构还如何运转?”
他不敢随意启用海刚峰,就是那位威慑力太大了,自己驾驭不住。
只是上任一个应天知府,就吓得十府一州之地,大把大把贪官污吏主动请辞,推行还田于小民的政策,吓得不少坑蒙拐骗玩土地兼并的土豪劣绅举家逃避。
这样的人,当吏部天官?那吏部之内,吏部之外又会有多少官吏吓得辞职?这不是要让朝政运转瘫痪下来么?
疾步行走中,张居正更是不可思议开口,“陈太后怎么会?”
陈太后性格温和,久病体弱,几乎在万历朝毫无存在感的。
冯敬一脸苦涩,“陈矩大逆不道,言称诸葛武侯名垂青史,当为无数士人楷模,可对应的则是阿斗之名成为笑柄,今虽有张元辅效仿武侯,有名传青史的气概,但陛下不当为阿斗。”
“陛下比阿斗有才有力,却至今十八岁都无施展之处,白白浪费光阴才干,莫非太后要强迫陛下成为第二个阿斗?强迫张元辅成为第二个诸葛武侯?”
“此大逆不道之言,诘问的太后无言以对,才招了陛下入慈宁宫,问询陛下之志,若他亲政该当如何。”
“接下去就是陛下之言,冯公公依旧可为掌印太监,但荐陈矩提督东厂,陈矩为人清廉刚正,立志济世安民,必会为东厂带来一番新气象,海刚峰四朝元老,老骥伏枥,当为中兴大明,辅佐元辅推行改革的一大助臂,更可以为元辅分忧,免得元辅操劳过重,如诸葛武侯那般过劳猝死,免得我皇明成为又一个蜀汉。”
冯敬快言快语,把事情脉络讲出出来后,正在疾行中的张居正、申时行,都像是如遭雷击一样猛的止步,傻傻呆在了原地。
这所有话,其中最关键的只有一个意思。
诸葛武侯名传千古,阿斗是传唱千年的皇族笑柄。
张居正愿当第二个诸葛武侯,但何必逼着陛下成为第二个阿斗?十八岁的皇帝,内廷外庭毫无一丝权利。
学了十几年的才华能力,没有一点施展余地,只能当个唯唯诺诺的应声虫?
你们这真是逼迫朱翊钧当阿斗不可?
李太后,本身真不是一个专权的人,史实上自张居正过劳死后,年纪不算大的李太后,也很快归政于朱翊钧,否则冯保不会在两年后就被逐出京城,三年后病死于南京。
本身就不是专权想要成为垂怜之后的性格,不久前面对陈矩的发难,诸葛武侯和阿斗的例子,真是让她无力招架。
现在的张居正?
也在这些意思下,被震得如遭雷击,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了中兴大明,不惜结盟冯保成为一个权相,把陛下逼迫的成为傀儡,还动不动训诫朱翊钧,要节俭修德等等。
在张居正心目中,只要能完成自己的大业,中兴大明,哪怕一时间让陛下受些委屈,他也对得起皇明,他操劳的还不是朱翊钧的江山么。
可是现在一听到这些,张居正真有种……不知所措的茫然和慌乱感,难道自己结盟冯保,真的错了??真的在逼着陛下向阿斗那个方向发展?
一个资质不错入学以来也算勤勉的陛下,真要被逼成毫无权利虚度光阴的摆设??
他突然有些浑身无力,诸葛亮名垂千古成为无数士人楷模,成为一代代帝王最喜欢追封敬仰的存在,可不是逼着阿斗成为隐君,是阿斗本身扶不起来。
阿斗扶不起来,这位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能传唱千年。
若是条件置换一下,君王明明扶的起来,你却……那就算他的改革真的对皇明有极大益处,在逼迫欺凌君王方面,也会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黑点。
之前还在疑惑戚继光突然上奏章,明显是对他捅刀子的奏章,到底是发生了事,才让戚元敬如此做事。
站在文渊阁内久久抬不起新一步,申时行也在倍受震动时,冯敬急了,“元辅?”
张居正茫然,“汝墨,我是不是错了?就算海刚峰难以驾驭,可能会给改革带来不少变数,但……”
少年朱翊钧的话,说的就是召海刚峰入朝为他分忧,免得他累死在任上,避免皇明成为下一个蜀汉。
他也清楚,肯定一点,少年皇帝这话,不是随意瞎扯安慰糊弄人的,海刚峰啊,那位入了朝也只会认定了做,对大明有利有益的事,不可能成为皇帝的应声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