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色味使然

石中紧闭双眸,整个人宛如一尊雕塑般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已经将自己的身心意灵完全沉浸于其中,一直在仔细地观想着神秘而古老的《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意求真谛

石中心处似石像盘坐,其意识海中思绪生物电流却如同潮水蛛网一般涌动交织起来。

仿佛穿越了时空,已然置身于老子当年讲学的场景之中去,正盘坐在那,聆听道祖教诲,亲耳聆听着这位往圣先哲对于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和智慧言语。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一段经文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其尚存有的愚昧未知黑暗领域。

老子在章节中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实际上是在告诫众生,过度的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往往会让人迷失自我,丧失本真。

在位面中这个现代社会里,人们常常会被各种信息和物质所包围,很容易就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着了无良商家的道。

因此,学会简约生活,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追求,是保持内心清明和精神富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是在告诉众生,过度的外在追求会让人心生浮躁,甚至走上歧途。

而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往往来自于内心的自在宁静与平和共处。因此应该学会放下执念,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多次提到“无为而治”的思想。而在这篇第十二章节中,这种思想体现在对过度追求外物的批判上。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理当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其本来的样子发展下去。

在个人生活中,这意味着要学会放手,不要过度控制或强求,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发展衍化。

通过批判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老子实际上是在呼吁回归人之本真状态。人之本真状态是那么的简单、纯真、与自然和谐共处。只有回归本真,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所谓知足常乐,当是无尽追求中,最为完美的境地。

在《道德经》第十二章节中,通过深刻的比喻和批判,道祖向我们展示了简约生活、内心宁静、无为而治以及回归本真的重要性。

他这些思想,不仅对于古时代社会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此位面时空里的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

要知道,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追求,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提升,从而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才是王道!

《道德经》第十二章节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其文之意为“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生聋,丰腴多味的食品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治理天下,应该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西周末年,天灾频仍,人祸不断,百姓深陷饥寒交迫之苦。值此艰难之际,国家之主周幽王非但不思安抚民心,反而愈发沉溺于奢靡荒唐的生活。

周幽王初娶申侯之女为后,立其与后之子宜臼为太子。

然其后,周幽王又钟情于一名唤作褒姒的女子,待褒姒产子后,周幽王竟欲废黜宜臼,更欲使猛虎咬死此子,只因宜臼妨碍其立褒姒之子为太子。

幸而宜臼胆识过人,一声怒吼惊退猛虎,方得保全性命。

自此后,宜臼对周幽王心生戒备,后趁隙逃离王宫,潜至其外祖父家藏匿,唯恐遭自己的生父周幽王之毒手。

褒姒这女人却是个颇为怪异的,她终日不苟言笑,一副冷漠无趣的嘴脸,似无物可令其展颜一笑。

于此事上,令素好美人笑颜的周幽王困惑不已,烦恼异常。即便褒姒其子被立为太子,褒姒亦无丝毫欢愉之态。也不知是天性如此,还是本就红颜祸水自命冰雪。

为此,周幽王苦思无数良策,皆难博得美人一笑,不惜悬赏千金以求得博取美人一笑之妙计,然亦未见着丝毫成效。

有一个名叫虢石父的人,见到悬赏令后,于是献出了一计,于周幽王处,此计就是遗臭万年的“烽火戏诸侯”,真狼烟四起坏人心!

彼时,西周为防西边犬戎部族之侵扰,于镐京近骊山等处筑起众多烽火台,即是修筑甚高之平台,上置狼粪干柴等物。若是守台之卒见到有犬戎部族来犯,是夜则于烽火台燃大火,白昼则于烽火台烧着狼粪,使之冒起滚滚黑烟,以向远方诸侯示警。

远方诸侯见了狼烟与火光,即刻便知晓京城有紧急军事,天子应是蒙难受惊,便会速携了所辖军队前来救援勤王。

这日,周幽王携着褒姒登上城楼,他派遣侍从在烽火台上燃起狼粪。诸侯们望见狼烟四起,皆以为天子身陷险境,犬戎来犯。赶忙的调动大军遣使兵将疾驰而来救援。

待他们抵达镐京城下,却未见一个犬戎兵士影子,所见的唯有周幽王与褒姒端坐于城楼上,饮酒作乐,观赏这热闹场面。

不过诸侯们的一路奔波,倒真将褒姒逗得嫣然一笑,那笑容恰似春花绽放一般,令周幽王心花怒放,当即赏赐虢石父千金,而那些遭愚弄的诸侯则气恼万分,纷纷骂骂咧咧地领兵归去了。

宜臼的外祖父听闻周幽王废黜了申后和太子宜臼,怒不可遏,遂联合犬戎起兵攻打镐京。

周幽王见犬戎果真杀来,慌忙派人去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救,然而此次,诸侯们皆以为又是周幽王在戏弄他们,不再上当受骗,故而无人派兵前来镐京救援。

于是,镐京城被犬戎部族的兵士们轻易攻破,周幽王逃窜至骊山脚下,遭报应被杀死,褒姒被犬戎掳走,周王室多年积存的宝物也被犬戎洗劫一空。

诸侯们睹周幽王已然驾崩,便拥立宜臼登上王位,此乃周平王是也!

周平王即位后,更加忌惮犬戎,怕他们再度来犯,便不敢在镐京城逗留。

于是乎公元前 770 年,他将都城由镐京城迁至东都洛邑。由于镐京位于西边,故而在历史长河中,将周平王东迁之前的周朝唤作西周,而将周平王东迁之后的周朝称作东周。

想那该死的周幽王,为博取美人嫣然一笑,不惜动用国之防御根本,烽火戏弄诸侯,怎料最终却落得个江山尽失、命丧黄泉的下场。

此正所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因果有报应,报应不爽。昔日亲手种下的恶果,终究还是要由自己来吞咽。

在幽幽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诸多英雄人物,有许多为美色所诱,为情爱所困,终致失败,乃至山河破碎,国破家亡,自身亦落得悲惨结局。

诸如商纣王帝辛如此,周幽王亦是如此!唉!不知多少大丈夫,拜倒在女子的石榴裙下,沉醉于温柔乡中难以自拔,尽失斗志与理想。最终却是将骂名归于自己,以及红颜祸水上。

腐败与堕落之种种,常植于那富丽堂皇、五光十色之美梦下。美女、权势、钱财,皆散发着炫目光环,引得身陷其中者拼命追逐奋不顾身。

当吾等对这些五光十色之俗事追求达至“癫狂”之境时,往往离自取灭亡之时便已然不远矣!

人啊,本就是一群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个别存在!有的善良如天使,有的心怀慈悲;有的狡黠似狐狸,有的精于算计;还有的勇敢坚强,有的似若雄狮,敢于直面一切困难与挑战。

然而世间万事万物,则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充满了无尽的魅力和神秘。却是不曾特殊对待大多数。只有少量的天之骄子受到上苍眷顾。

这个世界,仿佛被各种奇妙的感觉所填满,每一种感受都是那么独特且鲜明。色彩越是丰富多彩,似乎便越能展现出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

然而,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当这些缤纷的色彩浓郁到一定程度时,诸多问题也会随之应运而生。这几近成为亘古不变的道理!

美丽,本身应是令人陶醉的美好品质,但有时候,她却成为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当沉迷于那迷人的外表之中时,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失去原本的斗志和决心。就如同身陷入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沼泽地,越是挣扎,反而陷得越发的深沉,最终难以自拔。

那些曾经的理想和抱负,渐渐被物欲的洪流所淹没,只剩下一具空壳般的灵魂,行尸走肉般在虚幻的繁华中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石中的盘坐太虚,思想意识到此处时,忽然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所张看的锐智天灵目光,望向那无尽的太虚虚空之处。

仿佛在那遥远的地方,善与恶泾渭分明,宛如两条清晰可见的大域界限,将整个世界一分为二,划分得清清楚楚。

而阴与阳两界之间,则呈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状态,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再不争夺。

他天灵目遥望着那片神奇界域,在那神秘莫测的太虚之上,善良之光如璀璨星辰般闪耀,每每照亮,便是一处黑暗角落消失。

而邪恶之力则如同浓重的阴霾,潜伏到暗处,伺机而动。这两种力量始,似乎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维持着世间万物的秩序和稳定。只有中微子般的幽幽意识形态川流往复其中。

与此同时,阴阳两界似乎也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伙伴,共同构筑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宇宙大世界。

正所谓,阳极生阴,阴极化阳,这种生生不息的转化,使得整个宇宙大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石中凝视着那太虚虚空处,思绪渐渐飘远又回归,心中涌起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和敬畏之情。

唉!什么时候才能出发,前往那深渊无尽的未来处!?未来可期!?石中又是紧闭眸子,再次沉浸于对《道德经》的观想参详感悟之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自题一绝》清·曹雪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