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城城西的大宅里,韩王的随军郎中主事,对内部的格局做了极大的调整,将染病的郎中单独安排进了小屋子,每日定时送三餐。
郎中们现学现用,保留了钱公子和文公子教的病例记录法,认真记录着染病郎中从起热、浑身无力一直到起疹的全过程……
同时,还保留了定人定餐具,煮沸消毒的措施。
看着同僚在小屋子里忍受病痛,每位郎中心里都很不滋味儿,可是各自还有不少病人要治疗,只有在每个深夜,才能聚集在小屋附近(距离两米以上)大声闲聊。
而小屋里的同僚也只有在这时,才有自己没被抛弃的感觉。
主事大人每日忙得焦头烂额,还要稳住大宅里的人心,好不容易到了晚上闲聊的时间,嗓子早就哑得说不出话来,可是他还要说。
“诸位,算算时日,韩王殿下已经收到消息,相信用不了几日,钱公子和文公子就能赶回来。”
“主事大人,他们来真的有用吗?”
主事郎中跟在韩王身边将近二十年,能抵寻常百姓几世的见识:“老夫这样对你们说,如果钱公子和文公子来都没有用,那就是我们的命数到了!”
“韩王殿下当初请他们来,不止你们不服,老夫也不服,觉得他们如此年青,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嘛,是不是?”
“可不是吗?他们才多少岁?二十多?不对,钱公子看起来面嫩得很,二十都不到……”一位郎中附和。
“结果呢?”郎中主事,“他俩一上午处置的病人,比我们一群人处置得还要多,又快又好,不服不行啊!”
一群郎中不约而同地低了头,现实摆在眼前,不低头不行。
郎中主事哈哈大笑:“你们知道去年底,永安城地震和疫病的事情吗?”
“知道啊,哪能不知道!”郎中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郎中主事摇头:“不,你们不知道。”
“太医院院判和太医们,惠民药局的郎中们,全都束手无策,疫病当前能避则避,能躲就躲,整个永安城随处可见疫死之人的尸体。”
众人惊愕,怎么可能?
“真的!”郎中主事比个手势,“这事情老夫只说一遍,你们听完就算,事后要作证老夫也不认!”
郎中们笑了。
“掖庭离永安城挺远的,一样地震一样疫病。说来你们不信,掖庭男监几乎死绝,女监一人不少。”
“不仅如此,女监主事魏轻柔,还派人去了男监,救出了幸存的男囚,去的人里面,无一人感染。”
郎中们震惊了!
“主事,你吹牛,掖庭郎中都是下三滥,没有这种手段!”
“就是,吹牛!”
郎中主事打着哈哈:“当初殿下讲这些的时候,别说你们,老夫也不信啊,掖庭有这种神医,不是活见鬼了吗?掖庭是个什么地方?”
“殿下捋着胡子呵呵一笑,秋后掖庭收监,收到了沈石松嫡女沈芩姑娘,你们现在信了吗?”
郎中们恍然大悟:“难怪啊,她是大邺唯一的女医啊,尽得沈家真传!”
“这其中的事情呢,殿下也没有细说,点到为止。”
“只有一点,乱成一锅粥的永安城,因为沈姑娘的建议,很快扼制了疫病,而且因为防护有度,城中太医郎中工部的工匠们,并没有染上疫病。”郎中主事说得百感交集。
郎中们再次集体震惊,大宅里静悄悄,只剩下众人的呼吸声。
郎中主事感叹道:“不瞒大家说,老夫确实自视甚高,可是啊,听完殿下所说,老夫真心觉得,医术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哪怕只是一日,老夫死而无憾。”
“殿下能把沈姑娘请来吗?”一位郎中总算从震惊中缓过来,脱口而出。
郎中主事又笑了:“你们觉得钱公子和文公子不如沈姑娘?这些日子,我们开了多少眼界,积累了多少心得?”
“更重要的是,比起我们平日行事,他们不藏私,有问必答。”
郎中们的面红耳赤,隐藏在深夜的阴影里,是啊,太羞愧了。
“殿下不会坐视不管,我们打起精神来,撑到二位公子回来的这一天!”郎中主事激动得高喊,“到时候,我们拿着这些记录本给他们,可以节省摸排走访的时间。”
“既然我们技不如人,就做好我们能做的!”
“好!”郎中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要我们做些什么,只要主事大人一句话。”
郎中主事深吸一口气:“二位公子常过,我们要先保住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所以,现在吃完宵夜就去睡觉。”
“明天后天大后天,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能做更多事,救更多病人!”
“好!”郎中们整齐划一地行动,奔向食堂,向宵夜进攻。
小屋外,郎中主事高声传话:“屋子里的,大家听着,打起精神来,一定要熬到二位公子回来的那天!”
屋子里染病的郎中们泪流满面,虽然浑身乏力,却也拼尽所有力气回应:“好!”
“我们一定活久一点!”
郎中主事喊完话,胡乱用袖子抹去泪水,头也不回地去了食堂。
……
通向绥城的漫长官道上,韩王护卫长、银甲队长骑着战马在最前面,长长的马队后面跟着马车队,留下一路扬尘。
马车和车队经过顺路的集市,还会采购米面干粮等食物,偶尔还会买战马买马车。
按照沈芩和阿汶达商量的计划,马车和马队的人员每隔两个时辰更换一次,在车上好好休息补充食物和水,这样不会太过疲累。
在不知名的疫病面前,自身的抵抗力尤其重要。
就这样,抗疫大军保持着良好的体力和状态,向着绥城日夜不停地进发。
三日三夜后,银甲队长迎着清晨的阳光,吹起了悠长嘹亮的号角;紧接着护卫长也拿出了行军鼓,敲起了振奋人心的鼓点。
长长的战马队、马车队,按照原定计划,在绥城外十里就地驻扎,船工们用最快的速度将临时军帐、木屋按要求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