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夜晚总是漫长又干燥,接连三天的大雪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
除夕,姜早放下了平板电脑,跟在惠姐身后学习如何包饺子。
“我老家那边每到过年,全家都要聚在一起包饺子。”
惠姐将烧开的热水倒入一盆面粉之中,另一只手拿着筷子不停搅拌,让热水与面粉充分接触。
搅拌至一半,又将备好的凉白开倒入面盆,惠姐耐心地介绍。
“这叫做半烫面,用来包蒸饺最好。面皮劲道,凉了也不会发硬。”
姜早按照惠姐的吩咐一直双手按压着面盆的边缘,问道:“就这样搅拌到一起就可以了吗?不需要别的?”
惠姐揉着面粉说:“等下揉好面团放在那边醒着,我们就可以调馅料了。”
姜早笑容满面地看着惠姐忙活,一会帮忙洗菜,一会帮忙拿东西。
准备了好久,醒发好的面团才和调配好的馅料一起端上了桌子。
姜早已经拿好了擀面杖,准备学习如何擀面,惠姐突然想起来。
“忘了忘了,刚刚炸好的油没放进去。”
只见惠姐从厨房里拿出一小碗油,里面漂浮着几块干辣椒。
惠姐笑着解释:“这个是老家寄过来的干辣椒,不辣但是很香。用热油泼上去激发香气,加在饺子里增香是最好的。”
随着辣椒油倒入馅料里再次搅拌均匀,姜早的包饺子大业终于拉开帷幕。
惠姐已经将全部的技术要领告诉了姜早。
可是姜早拿着擀面杖,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像惠姐一样,手指翻飞间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
擀皮不会,包起来还是会的。
惠姐拿着擀好的面皮,包住馅料,几下就捏成了一个精致的蒸饺。
姜早则是学着惠姐的样子,秉承着“只要不露馅就是好饺子”的理念,将好好的饺子裹成了一个个形状各异的“肉汤圆”。
两种仿佛不在一个次元的饺子放在一起,姜早满头黑线,晨起时候的雄心壮志瞬间化为乌有。
“惠姐,我是不是太笨了。”
惠姐在一旁笑着说:“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不一样,姜小姐的天赋或许不在这里。”
姜早颇为无奈地竖起大拇指:“惠姐,你是会安慰人的。”
把自己包的“饺子”放在惠姐的标准饺子旁边,拿起手机“咔咔”拍了几张,准备发个朋友圈。
配文:“浪费粮食可耻,现在住手还来得及。”
没过多久,下面全部都是祝福新年快乐的消息。
孟乔鸢私聊发来了一张孟家年夜饭的餐桌照片,还有1888的新年红包。
姜早收下红包,反手发送新鲜出炉的蜡笔小新新年贺图。
孟乔鸢欢欢喜喜地将自己的屏保和聊天背景全都换成了蜡笔小新。
姜早转身又给周佳延发去了新年祝福和同样1888的新年红包,结果对面却像是没看见一样,一直到晚上都没有任何回复。
退出聊天不管她,今年周宽回到老宅过年,他和周黎川斗了大半年,结果还是要坐在同一张饭桌上吃年夜饭。周家的气氛可想而知。周佳延身在其中,更不可能袖手旁观,况且过几天还有的闹呢。
姜早第一次庆幸自己在年前选择离开,将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里。
一边等待惠姐的蒸饺,姜早点开微博,就着电视里面的往年春晚回顾联播,不断刷新着消息。
直到一个从未见过的账号闯入眼帘。带着#新春大吉#的话题,发送了一条略显落寞的微博。
“一切有为法皆为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配图是一幅画。
一幅姜早的画。
深红色的玫瑰,墨绿色的带刺藤蔓,紧紧缠绕在娇嫩欲滴的葡萄上面。
诱惑中尽是危险。仿佛下一秒柔软娇嫩的葡萄就要被玫瑰刺破。
数个透明的泡泡漂浮在画面里,将原本静态的物体时间化,用已知泡泡会破碎在画面中的未来解构静止的时间。
完整看过这幅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画作者姜早自己,另一个就是收藏者——周黎川。
这个名字已经许久不曾出现在姜早的生活之中。她不愿意听,身边也不会有人主动提起,好像只要不提起来,这个人就不存在一般。
惠姐的饺子端上了餐桌,走过来问:“姜小姐在想什么?吃饭了。”
姜早放下手机,做到餐桌上,看着惠姐忙碌端来醋和蒜末的惠姐问:“周黎川前两天过来和你说什么了?”
惠姐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姜小姐知道啦?”
姜早点头:“在卫生间看到你上他的车了。”
惠姐叹了口气:“先生没说什么,问了我一些以前的事情,我想着都是过去的事情,应该也没什么,就和他说了。”
姜早在自己的碗里倒了些醋,放入些许蒜蓉,接着问道:“他有说其他的吗?自己的近况,身体的恢复程度?”
惠姐摇摇头:“先生什么都没说,不过能够看出来他似乎很疲惫,还有了很深的黑眼圈。精神状态不如以前好,人也瘦了许多。”
姜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下次他再来找你,不要去见,就说我说的。”
惠姐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一个合格的住家保姆是分得清谁才是说话算数的那个人的。
她虽然有心撮合两个人继续在一起,可那是别人的私人情感,她这样的外人没什么资格替别人决定要如何处理。
姜早才是支付工资的老板,听老板的总没错。
饺子很香,很好吃。姜早吃得很开心。因为一条微博而产生的不适感,被美食平复了大半。
饭后坐在沙发上和惠姐一起收看春晚。拿着手机和孟乔鸢聊天之余,打探一下李白岫的进展情况。
李白岫传来几个猫咪的视频,是他拿着手机拍摄李家老夫人养来解闷的白色猫咪。
慵懒的白色猫咪,背景音却是李鸣一和家人争执的声音。
一个常年在国外生活的混血儿的劣势在此时被无限放大,李鸣一不擅长用中文与他人争吵,更是理解不了不常用的成语,往往反驳得不到位,反而引来一阵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