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郭欲称王

随后几日,朱元璋加快速度清扫和州境内的残敌,使得滁阳和州迅速安定下来。

朱元璋并没有按照原先说的,让郭子兴的人马驻守和州,而是借口和州局势刚刚平复,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安排郭子兴所部驻扎在滁阳,而朱元璋的人马则驻扎在和州。为此,郭子兴认为朱元璋这是把郭部直接放到集庆的正面,一旦朝廷派兵来攻,首先是他郭子兴部首先应敌,为此,郭子兴对朱元璋的行为大为不满,但最后还是带着人马去了滁阳。

郭子兴率部驻扎在滁阳附近的要道上,帅府安置在滁阳城原先的县衙。

赵君用也减缓动作,占据了淮河北岸和东岸的盱眙、泗州大片土地,按照钟离的劝说并没有威胁朝廷的漕运。

孙德崖依照和赵君用商议的结果,带着人马继续朝和州方向缓慢移动,由于雨季来临,道路崎岖难行,每日行军不过十里,对外号称借机练军。

就这样,看似一触即发的濠州内部各派间的矛盾因为郭子兴的南下而缓和下来。自此后,濠州表面上分成了郭子兴和朱元璋的一派势力,剩下的是孙德崖和赵君用为首的另一派势力,其中赵君用和孙德崖两人的关系最为密切,而濠州其他大帅名义上靠近孙德崖和赵君用,但他们率部驻守濠州,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作祟,只是因为他们的势力略微单薄,也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看孙德崖和赵君用的脸色行事。

连日的大雨让一切军事训练都不得不停止下来,这天,朱元璋、钟离、徐达、唐建等一干人等闲暇无事,正坐在屋里喝酒聊天,突然有侍卫进来报告,说道:“郭帅派人前来送信,现在正在外等候。”

朱元璋对侍卫说道;“赶紧让来人进来。”

来人进到屋内,不顾身上的雨水,连忙从怀中拿出一封用油纸包裹的信件,双手交给朱元璋。

钟离抬头看到送信的人竟然是郭子兴的侍卫刘大,站起身来说道:“刘大哥,原来是你啊,快来喝杯酒暖和暖和,连日大雨路上一定不好走吧。辛苦了!”

刘大连忙推辞说道:“谢谢钟将军,能为郭帅效劳是我的福分,不敢说辛苦。”

朱元璋听到钟离的话,对刘大说道:“都不是外人,刘兄弟不妨坐下喝杯酒先,我也可以安心的看看书信不是。”

刘大也不扭捏,抱拳对朱元璋行礼表示谢意后,在下首的位置坐下来。

钟离给唐建和徐达介绍认识刘大的过程,三人共同向刘大举杯,刘大有些惶恐的双手端起酒杯,一仰脖把杯中酒干了下去。

正当四人边说边聊的喝着酒,只见朱元璋在旁边猛的一拍茶几,啪的一声,惊动了座位上的四人。

刘大和唐建急忙站起来看向朱元璋,钟离和徐达也放下酒杯,对朱元璋的动作也表示疑惑。

朱元璋对着屋外喊道;“来人!”

门外有侍卫应声而入,朱元璋对侍卫说道:“招呼刘侍卫和他的兄弟们下去休息,备好热水让他们换洗一下,再备好热食。”侍卫抱拳答应。

刘大见此,也趁机向朱元璋告辞。

朱元璋拦住刘大,问道:“父帅着急要回信吗?”

刘大抱拳施礼道:“来的时候郭帅亲口命令让我等拿到您的回信再回滁阳。”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知道,刘大见朱元璋不再问话,施礼后跟着侍卫冒雨出去了。

朱元璋对唐建说道:“守好里院门,没有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唐建见此不敢怠慢,向朱元璋行了一礼,迈步出去。

屋内只剩下了朱元璋、钟离和徐达仨人,朱元璋回坐到座位上,把手中的信抖了抖,说道:“我实在是无法理解,无法理解。”

说完,朱元璋把信递给钟离,钟离快速看了一遍,脸色也沉了下来;书信又回到朱元璋的手中,朱元璋接过信没有停留,转手把信递给了徐达,徐达一见,连忙半起身双手接过书信,低头看了起来。

朱元璋一把抓过酒壶,倒了一杯酒,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又把酒杯重重的放在桌子上。

徐达看完信后,把信叠好放回信封内,把信放到桌子上,推到朱元璋面前,也是脸色沉重难看。

房间内一时间有些沉闷,只听的窗外的大雨哗哗的从天空中倾斜而下,从屋檐上流下的水像一道道小瀑布挂在屋外。

过了半晌,朱元璋率先开口,说道;“这事儿你们怎么看?”

朱元璋说出这话,钟离和徐达都没有接话,朱元璋见此,叹了口气,说道:“这虽然某种程度上是家事,但也是军事,和我们都有关系;你们就不要沉默不言了。钟离,你历来考虑周详,我想先听听你的意思。”

钟离摆摆手说道;“大哥,您让我怎么说,这事情实在是太突然了;我也没有个思想准备,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想法。”

朱元璋说道:“我知道!随便说说就好,这封信实在是让我思绪大乱,一时间头脑中毫无头绪,当闲谈就好,也不是让你有什么判断。”

钟离也叹了口气,说道:“好吧,说的好与不好,对与错,希望大哥不要介意才好。”

朱元璋对钟离摆摆手,说道;“说的哪里话,如果我在意的话,这信都不会让你们看。让你们看了就没想着瞒着你们。你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好了,不用考虑那么多。”

钟离苦笑一声,说道:“大哥,我没法不多考虑啊,说到底郭伯父的行为关系到的是濠州内部的团结,这刚刚安稳了几日,没想到郭伯父竟然想着要称王。大哥您想想,一旦这个消息通报给了其他大帅会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点头说道;“是的,这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你继续说!”

钟离继续说道;“我想,其中反应最大的应该就是孙德崖了,以他的心气,肯定不愿意屈居郭伯父之下的;况且赵君用两次限制郭伯父的自由,他孙德崖在其中要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是不信的;而现在赵君用自称赵王,如果伯父再称王,孙德崖肯定明里暗里的会反对,我想这点毫无疑问吧。”

朱元璋和徐达闻听频频点头,表示认同钟离的说法。

钟离见此继续说道:“大哥可别忘了,孙德崖的人马正向和州方向移动,一旦郭伯父称王的消息传给孙德崖,如果孙德崖和伯父产生冲突,那事情可就大了;不仅伯父脸上无光,更重要的是可能让濠州各部分崩离析,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就会重新乱起来。这对濠州未来可是最大的隐患。”

徐达接口说道;“换个角度想想,郭帅早不称王,晚不称王,为什么现在要称王呢?”

朱元璋哦了一声,对徐达说道:“你怎么认为的?说说看!”

徐达说道:“郭帅自从濠州起兵以来,原先手下的孙帅、唐帅等人都和郭帅平起平坐了,而郭帅为了濠州的安定也一再忍让,特别是彭帅和赵王的人马过来以后,郭帅肯定希望凭借他们的力量来平衡一下濠州原来各帅的力量,没想到孙帅把赵王拉拢过去,其他唐帅他们也明里暗里的支持孙帅和赵王他们。

而郭帅这边只有彭帅能跟他走的近些,这让郭帅原先的愿望落空了;为了濠州大局,郭帅不得不再次退让,任凭彭帅和赵帅称王;后来彭帅因为伤病去世,郭帅唯一的盟友也走了,这让郭帅在公事堂更没有话语权,

加上赵帅自封王后,其他人无形之中要受到赵王的节制,再加上两次郭帅受制于赵王,这让郭帅从内心感到受到了羞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郭帅也不希望自己在濠州打下来的地盘上被别人指手画脚,加上现在郭帅的人马都到了镇抚这边,没有了外界干扰,濠州局势也相对平静了,所以郭帅就有在滁阳称王的念头了。我是从这个角度考虑,不知道对不对。”

朱元璋听的不断点头,说道:“徐达是从人心的角度说,钟离是从大局上说的,说的都有道理。也正如此,事情才越发的难办了,我作为女婿的,我又该怎么办呢?我考虑到父帅在淮河那边和赵君用发生了矛盾,我想办法找理由让父帅的人马过来,目的就是缓和一下矛盾;父帅过来以后,要人我给人,要粮我给粮,也希望父帅在这边能够舒心些。但我万万没想到,这刚平静没两天,就想称王了。哎~!”

钟离安慰道;“刚才徐大哥说的有理,估计是郭伯父这些年来受的委屈太多了,被压抑的太久了,加上伯父的脾气,想着称王也就不难理解了。退一步说,虽然伯父现在有这个想法,但也没有公布出去,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既然伯父给你打个您写信也是来征询您的意见。如果大哥也认为现在不是称王的好时机,就给伯父写封回信讲清楚就好了。”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如果事情能这么简单就好了!父帅的性格在外面可能会顾全大局,哪怕委屈自己都可以;在家中说话可是说一不二的,这封信看似是争取我的意见,不如说是通知我。我要是回信说现在不适宜称王,那还不一定有什么后果呢!”

徐达说道;“郭帅是个顾全大局的人,镇抚回信不妨就从大局的层面上来讲,或许会那个郭帅收回称王的想法。”

朱元璋问道:“钟离刚才说的是有理,我也认同,但是如果这么说的话,我担心反而会引起父帅的反弹,你们别忘了,孙德崖和赵君用可是父帅现在最生气的人,如果我回信说孙德崖在和州边界虎视眈眈,赵君用和其他各帅不认同,父帅一气之下不管不顾的就地称王,那就不能收拾了。”

钟离想了想,说道:“可以不从这个角度来说,既然从大局角度说服郭伯父是个办法,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你们看啊,伯父现在驻防滁阳,但滁阳的位置可不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朱元璋问道:“滁阳这个地方和父帅称王有什么关系?”

钟离说道:“大哥和徐大哥都是带兵的人,自然知道滁阳的地理情况。”

朱元璋哦了一声,问道:“你是说滁阳四面环山?”

钟离点头说道:“是啊,滁阳四面皆山,据险以守是个好地方,但这里没有便利的交通,自然就不能形成大的商业,也就形成不了大城,从军事上讲,这里只适合兵家凭险而守而不适合作为王城而居,再加上滁阳隔江就是集庆,因此,滁阳也不是一个安稳所在,所以说郭伯父要是在滁阳称王,不管从军事层面还是从王城选择层面还是当前的局势,都不太适合。”

朱元璋问道:“那如果父帅想着在和州称王呢?”

钟离笑道;“如果伯父提出这个要求,到时候大哥您在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是了。把事情先拖下来,时间久了,说不定郭伯父这个心思也就淡了。”

朱元璋转头看向徐达,问道:“徐达,你认为钟离的办法怎样?”

徐达沉吟片刻,斟酌着说道;“从目前来看,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而且郭帅在这样的天气还让侍卫来送信,说明郭帅这个心思已经很明确了,如果含糊的回信,我担心反而会让郭帅不高兴。”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说道;“好吧,也只能先这样了!”

钟离和徐达知道朱元璋还要给郭子兴写回信,就向朱元璋提出告辞,酒宴不欢而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