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光五年汉收复辽东半岛
整个华夏在刘泰的统一之下休养生息,若说有工程,也就只有刘泰不断砸下钱粮,不断修建,但就是修建不完的道路。
与之相比,倒是从荥阳到余杭的大大小小的河道全部打通,北方永济渠只花费了三年时间,但南方河道的沟通却花费了五年。
当然,这五年的时间,倒也不只修建水渠,或多或少还有借助这件事,让税务局对黄河以南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惩处重新滋生贪腐的土地。
尤其运河沿线的世家豪族,切实吃了一击政治铁拳,把不少侵吞的土地贡献了出来。
随着政治清明,粮食充足,刘泰开始以赵安为统帅,田禋为副帅,收复辽东地区。
因为刘泰打出来的旗号,便是收复汉家失地,当地异族若是愿意归为汉民,以汉制治之,刘泰也很乐意的接受异族,并且赐予汉姓彰显其徳。
段氏鲜卑早就被渗透,几乎没有任何抵挡,甚至段氏鲜卑的首领段叔军和段文鸳带头并入汉室,所以这段氏鲜卑被刘泰非常容易的吞并了。
但慕容鲜卑选择奋起反抗。
而刘泰的军队,因为刘泰供应物资充足甲胄齐整的原因,所以也或多或少的染上有些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正面拼杀,因为自己够强,也最容易杀溃对方。
而慕容廆面对刘泰的进攻,借助地形优势交手起来还是赵安与田禋吃亏了少许。
毕竟慕容廆本人也算是为这天准备了许久,同时不论慕容皝,还是慕容翰都能独当一面。
慕容部落面对汉军的两面夹击,虽然农田被焚烧,牧场被摧毁,但到底艰难的熬到雪季。
刘泰没有强求赵安要继续的打下去,而是果断选择了撤军,但这也不过只是给了慕容氏支撑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已。
补充完了粮食,士卒与装备的汉军再次杀来,哪怕慕容皝乃是名将,慕容翰是战神,但是面对着一身甲胄,重新完成补给的汉人战卒,这一次再也没有了抵抗力量了。
刘泰直接表示,慕容鲜卑不服王化,慕容一脉诛族,男子进入炼钢场服苦役直到老死,女子全部充为奴仆。
因为他们的首领不服王化,所以他们比那些通过了人口买卖购入到华夏的奴仆更低一等。
那些奴仆还能通过学习汉语汉话,认识汉字,慢慢获得汉人的户籍,脱离自己现在的身份,但这些拒绝王化的慕容鲜卑,便失去这资格。
刘泰要得就是要慕容鲜卑这一脉彻底断绝,以给与其他的异族杀鸡儆猴。
贞光七年汉收复河套平原,重组阴山防线。
征北将军周平为主将,雁门郡守李固为副将,率领大军十万,征伐河套,顺利在宇文鲜卑手中夺取回河套平原,并顺利重组阴山防线,使得阴山以北的胡人不敢再轻易南下。
与此同时,畜牧业技术开始在河套平原进行发展,并且以河套平原为起点向着草原进行传播,刘泰有意把草原民族从游牧民族改造成畜牧业民族,并且时长与草原保持通商。
这使得阴山以北有大量的草原部落盘踞,同时因为刘泰政策的推动,阴山南北双方多次的举行互市,大量草原的特产与华夏进行交易,尤其是食盐与茶叶,更是草原百姓的必需品。
因为长时间的贸易,以及对畜牧业技术的掌握,原本四处游荡的草原游牧民族开始围绕着一片草场生存,他们虽然还是草原文明,但开始向半农耕文明蜕变。
毕竟畜牧业的生产力比游牧业更高所带来的让部落更多人存活,足以让很多原本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开始向着同样掌握耕种技术的汉人百姓亲近。
当然,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只不过汉人耕种出来的是粮食,而他们耕种出来的事牧草。
不过,正是因为他们居住地开始固定,汉人文化开始深入到他们的习俗文化之中
贞光九年,汉收服河西四郡。
刘泰拿到西凉后便一直都在修路,这一条道路从长安一路修到天水。
本来在贞光六年就修建完毕,但因为爆发了收服河套的战争便先压了压李矩西征的石头。
但这势头也没有压太久,在收服河套平原的战争后休养生息一年,李矩上奏征讨百羌,收复河西四郡,刘泰允许。
而所谓百羌虽然人数众多,但面对已开启的战争机器,他们虽百般抵抗,但面对大汉,他们要么当狗,要么迁徙,因为凡阻拦在炎汉复兴道路上的一切敌人,都会被碾压致死。
即使如此,汉军的脚步依旧没有停下来,李矩重新成为已经停职了百年的西域都护使,同时也是刘泰一朝的第一位西域都护使。
刘泰对于李矩只有一个命令,那就是告诉西域诸国,已经关闭了一百年的丝绸之路要重新开启,你们的大汉爸爸重新回来了,你们感不感动,惊不惊喜。
惊喜是吧,为了感谢爸爸的回归,你们愿意主动出钱出力修建丝绸之路是吧。
嗯嗯,我就知道伱们这些异父异母的儿子很有孝心,凡愿意跟着大汉混的,让你们吃丝绸之路的红利,要是不愿意跟着大汉混的,自然不需要出现在大汉的势力范围。
之后,李矩便是彻底在西域驻扎了下来,差不多花费了二十年时间,总算完成汉室对西域的重新统治。
而标志便是汉室真跟这些西域诸国一起努力修建了一条从长安出发,一路贯穿到了大清池,也就是现在的伊塞克湖的物理意义上的丝绸之路。
从此以后,便开始跟沙普尔二世的萨珊帝国,在这条丝绸路上开始了打打停停的交到。
双方有过长时间的和平,也有过二十万人以上的战争。
因为东方流通的白糖,茶叶,丝绸与瓷器,是流通向西方的硬通货,依靠着丝绸之路成长起来的小国,往往富得流油。
这就让萨珊国内出现矛盾时,单纯想掠夺丝绸之路上的小国,来弥补与转移自己国内的矛盾,毕竟胜利与财富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解决矛盾。
同样对炎汉来说,随着因汉末之乱而丢失的领土全部在刘泰的手中光复。
大汉周边再也没有了足够体量的敌人,那些想分封的世家非常强硬的回应对萨珊王国的应对,而就在这不断碰撞中,小国家不断破碎,融入到华夏版图中。
西域诸国面对萨珊的长时间打压,果断选择融入炎汉,华夏实际控制的势力便是渐渐变成了丝绸之路修建到哪里,那华夏势力范围便衍生到哪里。
虽然只是势力范围,但刘泰也在这整个势力范围内,尽可能烙印下了华夏的印痕。
北到贝加尔湖,南到印度尼西亚,西到大清池,东到扶桑的大汉国出现在大汉的领土版图上。
刘泰死前曾经下令,用巨石把这地图雕刻九座,一座放置在长安城,一座放置在泰山之巅,一座放在自己的坟墓。
另外六座投在天下六座名湖中,若将来大汉覆灭,有新统一王朝出现,炎黄不灭,华夏不绝,以激励后来朝廷,国家尚未统一,后辈任需努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