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将是大明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人力和畜力外采用的主要生产方式。
在蒸汽机出现之前,王孚明必须要利用水力的动力打下工业基础的雏形,因为他需要水力锻锤制造足够强度的金属材料,同时提高车床等机械的生产量,目前工坊区只是拥有了少量种类的车床,这还远远达不到他的预期。
其中水力磨机最是简单,早在刚开始建设工坊区的时候,王孚明就已经让匠人们做了出来。
先前水力磨机主要是用来打米,现在可以用来研磨水泥。
然后水力锻锤相对来说要难上不少,早在工坊区建设之初,王孚明一并把相应的技术都交给已经到来的匠人们了,所以他今日过来就是来看看成果的。
锻造这个词汇自钢铁这个概念出现便出现,所谓的千锤百炼,正是对钢铁的锻造,锻造的次数越多,钢的质量就会越好。
于是出现了百炼钢之类的说法,而这都需要锻造,简单的来说就是抡大锤反复敲打铁器,让铁器质量不断上升。
但是这种人力抡大锤的方式让生产盔甲武器的效率很慢,于是西方第一次出现了水力锻锤,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西方军事科技赶超东方的开始。
其实水力机械的动力基本通用,也就是和水车类似,只要转动,就可以产生动力,齿轮,轴承,这些东西大差不差,只是用途不一样而已。
对于如今还没有僵化思想的工匠来说,王孚明都给出了图纸和相应的理论了,他们不过是依葫芦画瓢而已,制作出水力锻锤不过是轻而易举。
正所谓一点就透,现在的匠人们就差有个人点一下,而王孚明要扮演的正是这个角色,毕竟很多东西他也只会理论知识,真正动手还得靠那些匠人。
看着面前哐哐作响的庞然大物,王孚明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看了看后随手递给了一旁的工坊区管事毕仪范,道:“看看,这样的盔甲能打造吗?”
盔甲不仅能减少士兵的伤亡,而且对士兵的勇气有显著的增加。有了强力的防护,士兵可以不管敌人的攻击,一往无前的进攻。
不过大明国如今条件所限,选择盔甲的话得打造方便、工艺简单,还得价格便宜才行。
不论古今战场,一个战士如果想要击杀地方,唯一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活下来,因此,从古到今,不论任何国家,也不论穷富,制造出保护身体的护具成了一种必然。
以王孚明如今面临的形势,盔甲打造上投入不了太多的人力物力,不但如此,还得要求能快速打造,这就要求他选择的盔甲要工艺简单,打造方便,造价便宜。
综合以上几点,王孚明第一时间便想到了板甲。
板甲之所以被称为盔甲之王在于,板甲不仅抗御力可靠,而且重量相对来说非常“轻”,并且得益于优秀的设计理念,板甲穿戴起来最大限度把重量合理的分担在人体上,让穿戴者可以做出灵活的动作,以及更加持久的保持体力。
板甲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价格便宜,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科学炼铁技术开始在欧洲普及,大高炉和水利锻压,使得生产板甲的工艺简化,还提供了冷热加工便利,如同流水线一样批量生产。
板甲是铠甲的最终姿态,大规模运用科学技术,使得板甲可以批量生产,其价格便宜,不在消耗过多的人力。
虽然近战能力和锁甲相当,远程防御甚至弱于冷锻扎甲,但是锁甲和冷锻扎甲的加工极其繁琐,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同时还浪费的大量的金钱。
战争往往比的是国力,能够大规模量产和工艺简单化,本身就是巨大的优势。
当然,王孚明也不会傻到去打造全身板甲,历史上全身板甲是得专门量身定制的,也不是水车动力一开就能哗哗量产给小兵人手一套的。
不说切不切实际,王孚明觉得暂时也没必要。
真正能够批量装备的是胸甲,后世历史上西方胸甲威名赫赫,而且战斗力也不差,正适合王孚明如今用来应急。
短兵交接时,能有胸甲护住致命部位就可以了,总比如今赤身上阵要好得多。
王孚明之所以急于弄出水力锻锤,除了提升钢铁质量这个因素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用于打造胸甲。
当然了,理论上工艺简单是一回事,但有时候实际操作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现在制约王孚明发展的,主要还是劳动力,不管在什么时代,智能机器人没有出来代替工人前,劳动力都是一切发展的必要因素。
如今大明国所在的整个川蜀地区总共就只有七百来万人,加上农业又是重中之重,所以能调出来用于工业上就没有多少了。
这也是王孚明大力发展水力的另一个原因,没人可用时,除了抢地盘抢人,就只有另辟蹊径了。
毕仪范看了好一会儿后才拱手回道:“回大王,技术上没问题,无非就是多建几个水力作坊的问题。”
王孚明闻言点了点头,也听出了他话中有话,便问道:“那是有什么问题?”
“回大帅,现在匠人是够用了,但是劳力不够,如果匠人们全用在生产制作上了的话,恐怕其他的研究就会了落下了。”毕仪范闻言硬着头皮回道。
“劳力的问题不用担心,我已经从各地裁撤的军队中调集了一部分过来了,估计过两天就会到达。”
现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王孚明只能从淘汰的士兵中征调一部分成为工人。
毕仪范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拱手道:“回大王,那就没有问题了。”
王孚明见状点了点头,道:“除了刀枪剑箭以及盔甲等常规武器的制作外,火器的研究也别落下,告诉工匠们,谁能率先完成,我重重有赏。”
要想发展工业,王孚明必须得提起匠人们的积极性以及提升工匠的地位才行,不过这件事只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去做,不然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交待完工坊区内部的事情后,王孚明便直接来到外围的驻军大营。
毕竟,王孚明虽然不怕技术流出,但是该有的防备还是不能少,不然唐朝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