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定制机床

星儿检测的结果机体状况良好。尤其是能源系统,因有温差发电及太阳能发电,试飞了这么长的时间、飞行近10万公里,电量居然还剩余61%。

其实,按设计参数,若穿梭机继续在太空中飞行一段时间,能将电池全部充满电。保持充足的能源储备。

虽说穿梭机试飞成功,马由也没有浪。依然老老实实自己踩着飞行滑板,保持在海面300米的高度,一边赶路、一边不断搜寻着沉船。

周一凌晨4点,马由悄然回到了星雨轩自己院子,先去地下室私人实验室,将穿梭机取出。让实验室的智能助手、各种智能检测设备,对穿梭机进行全面深度检测。重点找出是否有结构隐患和材料强度、抗高、低温是否存在隐患。以及动力系统、维生系统、反重力系统等可靠性。

马由只睡了2个小时。清晨准时起床,修炼了一阵强身功法后,照例出门沿着什刹海跑步、晨练。安保队员也全部跟上一起锻炼,马由感应着这些跟随自己一年多的贴身安保,忠诚度都很高,应该给他们加点料了。上次在弘崆给他们传授了几位简单的健身操(不是功法),对他们有点帮助。

所有人都不知道,马由这次的周末“闭关”,居然跑了近3万公里,将近围绕浩土星转了一圈。还让穿梭机在太空中转了两圈,完成了首飞。可惜这个惊人的科技成果,暂时只能他独自庆祝,无人共享。

不过,他准备找时间,让文勇等高管一起去太空旅游一圈。让他们开拓眼界。这种穿梭机因有重力装置,模拟了地表正常重力,故无需专门训练,普通人的身体都可适应。

马由想到这里,还是要找机会给李阳、高云、张兴国等核心骨干,开拓一下脑域,传授给他们强身操。企业不断扩张,他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自己也会有更多的工作放手交给他们处理。

尤其是研究院,他准备尽快让高云接手,让大部分经过考验的科研人员,进入核心课题研发。这就需要有人专门从事科研统筹及管理,虽说有人工智能和科研管理体系。但和科研人员面对面的沟通,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些作用不是靠星儿用模拟马由的声音电话或网络上的沟通可以完全替代。

马由便跑步,边想着各种工作和人事。

想到下一次就是载人飞行实验。他让星儿安排实验室智能生产系统,全力生产卫星。准备下一次多发射几颗,他有次元空间,一次可以发射无数的卫星,只要生产出来了。

星儿提醒他,3天后,便是蓝星大学开学典礼,校长王亚洲专门来电邀请马由作为校董,在典礼上做一个训示。

马由拍拍脑门,差点把这个事情搞忘了。蓝星大学已在9月1号开学,但马由和王亚洲商量,入校第一件事情,就是集中进行3个星期的军训。旨在提升集体意识和锻炼习惯。

上午,马由刚到办公室不久,就有几位专家匿名来访。他们是受钟首长指派,专门前来联系他,要求定制几套特殊的数控精密机床。

其中一位专家慎重地拿出了一份设计任务书,递给马由。

马由翻阅一遍后,心中了然。

“我想,这些都是为了生产航空发动机、大型舰艇螺旋桨、超大型动力系统工件和卫星等精密超小构件等所需的专业机床吧?”

“呵呵,马博士是机床领域的专家,通过任务书就想到了许多。不过我们可没有具体说什么用途。不知马博士可否达到这些要求?”其中一位老专家笑笑,没有正面回答马由的问题,反而追问着技术是否可以实现的问题。

“看来各位专家很用心呀,这份任务书很超前也很专业。脱离了传统通用机床的范畴,都是精密数控加工中心甚至是多功能数控加工中心。”

“有幸拜读马博士你在8月份《仰望》期刊上发表的机床论文,让我们才知道未来机床需更精准、更精细分工。我们正是受到这篇论文的启发,根据实际所需,经众多专家集思广益后,总结形成了这份设计任务书。”

老专家很谦虚,解答了马由的一点疑惑。

马由这时才想起,他让星儿每个月都要安排自己或蓝星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仰望》上发表分量较重的论文。刚好上个月,就有他依据前世资料中未来40-50年机床行业的状况,撰写了一篇有关机床技术路线展望论文。

“设计、技术、和制造都没有问题,这几套机床诞生后,可以领先欧米国家、倭国等最尖端机床25-30年。你们的要求的确很高,但是,你们考虑过造价吗?估计费用不菲哟。”

“这次为了攻克一些国家课题,我们没有预设采购资金的上限。且这些装备可以长期使用,要求就是加工能力和精度等品质。再多钱也买不来如此高端的装备呀。同时,我们也要尊重马博士你们企业的知识产权,这需要花费专门力量研发,这些都并非量产型号呀。”

老专家很坦诚地回答到。他显然不擅长谈判,一下就将非保密的底细透露出来了。说完,他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妥,便又补充道:

“当然,价格不能太高,我们的经费还是很紧张的。请马博士多多支持我们的工作。”

“嗯,理解。我这里可以保证几点。第一,完全满足你们的任务书要求,技术标准只高不低;第二,时间给我2个月,全部可以交货;第三,我可以收华币,为国家节约外汇;第四,价格最多和国际上类似数控机床齐平。不另算研发费用。你看,这样可以吗?”

“太感谢了,早就听说马博士是爱国商人。已经很照顾了。请教马博士,大概费用是多少呢?”

“超大型高精密数控加工中心,大约8-12亿一套;超高精密微型工件数控加工中心4-6亿套。超精密全能型加工中心8-10亿一套。具体我们设计完成后,再给你们准确报价。但不会偏离这个价格区间。国际上有类似的加工中心,远比我们的落后,在《知网》上可以查询到他们的公开价格信息。”

之前蓝星集团对外销售的数控机床,虽精密度、数控能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很多指标达到领先水平,但为了适应华国的购买力,都是相对功能单一的通用性机床。

当然售价也仅有500-2000万台华币一台。全部都出自滨城的蓝星机床厂。马由本就准备今年升级部分机床的品质和型号,将售价控制在5000-8000万华币台(套)。

送走专家们后,马由便乘专机飞到了鹭岛市。虽说开学典礼还有2天,他要先去鹭岛精密仪器厂,安排生产这些国防军工订购的特种机床生产。

以后,所有对外的通用机床都是滨城的蓝星机床厂生产提供,高端和特殊用途的专业机床,由蓉城、鹭岛两家精密仪器厂生产。因保密所需,对外这两家工厂都没有说明有机床生产业务。车间也是独立设置、工人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技师和工程师。

从精密仪器厂出来后,马由来到第四研究院(材料研究院),在他的地面上的办公室,接待他招收带的6名硕士、3名博士生。

他们昨天刚完成了军训,学校放假3天。他还没有和这些学生见过面。

这次蓝星大学只招收了4000名硕士、博士生。平均一名导师只有2.5名学生。教授数量还不够呀,马由准备找王亚洲校长商议一下,赶紧扩充导师队伍。

他是这次招生中,带学生最多的导师。反正有星儿可以模拟他的声音接听电话,也可以代替他在网络上恢复大多数问题,处理一些事务。所以他是所有教授中“精力最旺盛”的。

原本他也只准备招收4名学生。但慕名而来报考他的学生太多,他才从原来计划中2名硕士、2名博士放宽到9名学生。

这次报考蓝星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共计达到了42万之巨。皆因蓝星研究院开放日做了很好的宣传,加之蓝星集团不断在扩大规模,产品已深入人心。高科技领头羊企业初见端倪。

学生们都很清楚,能进入蓝星大学深造,意味着未来就会有一份好的工作和前程。

马由让星儿作为评判,通过网络考试,淘汰了绝大多数学生。其中不乏排名前列的著名大学毕业生,因不符合马由制定的标准。结合星儿通过已逐渐成型的人才监控系统了解到的这些学生数据。评估出3万相对比较有潜力的学生,获得了二次考试的资格。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