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青城山送徒

黄皓将笔墨准备妥当,便来到陛下身边复命。

李世民端坐榻上,指着书案之上笔墨道:

“朕说出几个人,汝将这些人家中情况写下,主要是其家中子嗣姓名、年龄。

朕欲选出合适之人,趁着此时无甚大事,将他们送去逍遥公处拜师。”

黄皓闻言不觉恍然大悟,怪不得陛下如此激动呢。

见黄皓已在案前坐定,李世民开口道:

“诸葛丞相之子、尚书令蒋琬之子还有安汉将军王平之子……”

黄皓听着陛下念出的一个个名字,一边思索,一边快速将对应的信息记录在绢帛之上。

过不多时,李世民已经将自己认为需要送至逍遥公处拜师之人念完。

黄皓稍后也将资料记录完毕,刚放下笔,便迫不及待地双手捧至陛下面前。

“启禀陛下,奴婢已将名单整理出来,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接过名单,仔细审阅起来。

“嗯,这上边人数却是有些多了。汝再去记录,朕从中选出一部分,作为第一批拜师逍遥公之人。”

经过李世民反复权衡,最终确定了第一批前往范寂处求学镀金之人。

名单之上,一共八人,其年龄多为舞象之年,最小者乃诸葛丞相长子诸葛瞻,年未出总角。

年长者也不过傅肜之子傅佥年刚十八,还未及弱冠。

“今日就罢了,待明日早朝后,汝立即着人前往这些人住处,令他们年关之前来成都见朕。”

黄皓躬身领命。

李世民想了想,又补充道:

“不论这些人当前是谁人门下学徒,又或者其父母有何疑问,只说朕欲提拔他们,令他们来朕这做个考核。”

交代完黄皓,李世民再也顶不住多日以来的疲惫,挥手屏退黄皓后,便于龙榻之上沉沉睡去。

时间如白驹过隙,李世民自从回到成都,不觉之间腊月已过上旬。

这日早朝之后,李世民正在后宫庭院之中与皇后闲谈。

此时二人身边只有皇后侍女、张嫣以及黄皓在旁。

李世民见此间无外人,又想起这是自己复生以来首个年关,便想询问皇后年会之事。

正欲问话,皇后却先开口道:

“陛下自丞相薨逝以来,将近四月,一直忙于政事。

如今朝堂暂时稳定,平叛也基本顺利,陛下是否应多关心一下后宫之事?”

李世民闻言纳闷道:

“朕平日里但凡有机会,便会来后宫与皇后见面,朕自觉也未曾冷落皇后啊,不知皇后此言从何说起?”

皇后见陛下心中只想着自己,不曾提及后宫之中其他人,心中又是甜蜜又是担忧。

随即向陛下解释道:

“陛下如此英明之君,必然知道‘孝’乃百善之首。

起初朝堂动荡,叛乱四起,臣妾以为陛下诸事繁多,一时忘却了孝顺之事。

如今看来,陛下怕是将吴太后忘得干干净净了!”

李世民闻言,不禁心中一凛,心道:

“可不是呢!如今吴太后尚在,于情于理朕都不能不管不顾。

况且吴太后乃东州吴懿、吴班之妹,倘若朕不处理好吴太后之事,怕是会令东州士族心生疑虑”

想到此处,李世民一把将皇后揽入怀中,赞许道:

“皇后真乃朕之贤内啊!若非皇后提醒,朕还真是将此事忘诸脑后了呢!”

张嫣见陛下当着几人的面,与自己姐姐卿卿我我,不由一阵厌恶。

“阿斗哥哥是把这庭院当作姐姐寝宫了么?怎能当众做出如此轻浮之举?”

李世民被张嫣这话说得一头雾水,心想自己一国之君,在后宫之中还不能与皇后亲热了?

正欲回话,皇后轻轻推开陛下,温柔道:

“小妹说得不无道理,陛下此举是有失得体了。”

李世民见在此事上说不过姐妹二人,索性跳过话题,起身道:

“今日正巧无事,事不宜迟,朕这就去向吴太后请安。皇后随朕一起吧。”

张嫣见陛下耍赖直接隔过自己之话,不由娇嗔道:

“既然如此,那只让姐姐陪着去便是,本护卫身体不适,就不陪陛下了!”

李世民闻言也不着急,只是略带请求地看向皇后。

皇后会意,笑着起身,拉着张嫣手柔声道:

“小妹不在陛下身边护卫,那陛下安全谁来负责?

再说,自汝成为陛下亲卫之后,吾等姐妹见面次数甚少。

姐姐现在需要小妹陪在身边叙旧,小妹忍心拒绝吗?”

张嫣闻言,白了一眼陛下,而后跟在皇后身边一言不发。

李世民见状,轻笑一声,摇摇头,便迈步向太后寝宫而去。

黄皓则是先陛下一步前往太后寝宫,将陛下行程告知太后,好让太后有个准备,以免突然而至,惊扰太后銮驾。

过不多时,李世民等人已然来到太后寝宫。

在此等候的黄皓赶忙迎上陛下,回报道:

“启禀陛下,太后正在寝宫正堂等候,陛下可直接入内请安。”

李世民闻言,略微点头,而后不做停留,直接领着皇后、张嫣去见太后。

及至前堂,李世民见一四十多岁的贵人端坐于榻上,知道此人便是吴太后。

李世民一边向前行礼请安,一边略微观察吴太后形貌。

只见吴太后却如先前传说之中那般,面如满月,一双丹凤眼神采奕奕,形态端庄,满面霞光。

一看便是大富大贵、旺夫之象,所嫁之人,有成为帝王之福。

“臣近日只顾朝中之事,却少来向太后请安。

如今朝堂稍定,臣怕太后宫中清冷,特意前来向太后问安。

还望太后莫要怪臣之前不孝之罪。”

吴太后闻言不由面露笑意,慈爱地说道:

“吾儿一国之君,当以国事为重,老身这里不需时常挂念。

只是吾儿莫要忘了先帝创业之艰辛。

如今当以民为本,广施仁德,令吾蜀中强盛,早日完成先帝兴复汉室之遗志。”

李世民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答道:

“太后教导,臣当铭记于心。”

看二人见礼寒暄已毕,皇后与张嫣便一同上前与太后施礼。

众人皆礼毕,吴太后将李世民招至身前,慢声道:

“今日吾儿既至,老身正有些小事欲与吾儿商议。

倘若无甚要事,吾儿不妨就此间与老身聊上几句?”

李世民本意就是来向太后请安,多与太后亲近,好令东州士族安心。

如今正巧太后有事相商,李世民随即便答应下来。

太后见陛下点头答应,微笑道:

“汝也莫要觉得老身啰嗦,如今天下三分之势已成,吾蜀中又相对贫弱。

又兼先帝与老身家族皆为外来之人,咱们若想稳居蜀中,只靠朝堂之上的手段是不够的。

汝当多多思虑,朝堂之外如何快速拉拢安抚益州诸公。

老身心中一直有些想法,或可为汝拉拢安抚益州诸公乃至其他各派诸公所用。”

李世民闻言不禁疑惑,没想到这久居深宫的太后,还有这等见识。

“臣愚钝,还望太后明示!”

“汝可知昔日先帝为何纳老身为妃,又为何立老身为后?”

“哦!太后所想,莫不是欲让臣以联姻之事,拉拢安抚朝堂诸公?”

太后闻言不禁喜笑颜开,赞许道:

“本以为吾儿前些日性情大变,乃宫中之人讹传,没想到吾儿确是英明之君。

此事老身只开了个头,吾儿便能想到老身心意,老身心甚慰之!”

经过吴太后这么一提醒,李世民心中豁然开朗。

不论先前解忧、乌孙等和亲公主,还是自己上一世文成、弘化等公主,皆为国家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往小了说,个士族之间互相通婚,不也是为了家族繁荣吗?

朕的敬哀皇后,不也是先帝为巩固皇权联姻张飞的吗?

思虑过后,李世民又与吴太后、皇后二人详细讨论了目前可联姻的人选。

太后见皇帝如此英明、孝顺,一高兴,便将此事大包大揽下来。

从此但凡有合适联姻的人选,太后都会先记录整理,而后交于皇帝定夺。

联姻之事定下之后,李世民见差不多了,便起身向太后告辞,领着皇后、张嫣等人离了太后寝宫。

行至御花园时,正巧遇到前往后宫寻找陛下的霍戈。

霍戈一见陛下,赶忙迎着陛下躬身稽首道:

“陛下,越雟郡战报至,同时您交代黄皓找寻的人方才也到齐了。”

李世民闻言笑道:

“看来朕的清静日子又要告一段落了,走,随朕前往金银殿,再将所有事情一一处置。”

皇后见陛下又要处理政务,很合时宜地向陛下告退。

李世民告别了皇后,振奋精神,领着黄皓、霍戈、张嫣等人向金银殿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