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什么是大明

浩浩荡荡的车队一直在进城,两边的百姓已经从开始的震惊变成了麻木,只是有一种情绪在胸中酝酿着。

“这就是大明啊!”

一个儒衫中年男子眼圈发红的感慨道。

边上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年轻人兴奋的道:“可不是吗,大明大明,啥叫大?地盘大,人大,钱大,这才是大明!”

一个抱着孩子来看热闹的妇人不屑的道:“看你们说的,那是军队厉害,咱大明的军队把异族都打怕了,这才是大明!不然你看看前宋,那些读书人不是哼哼唧唧的说前宋如何的好,钱如何如何的多,可前宋在哪呢?”

那儒衫中年人不悦的道:“你懂什么?此一时彼一时,那时的异族凶蛮,能扛那么久,你可知是谁的功劳?”

那妇人把孩子抱紧,嗤笑道:“咱不知道什么功劳,只知道家里的老人说了以前事,说蒙元人就是当年灭了前宋的蛮族,可蒙元人现在在哪?都被咱大明给打跑了!咱们比一比,前宋和大明谁厉害?”

那穿补丁衣服的年轻人点头道:“大嫂这话不假,听祖辈说过,以前蒙元人在的时候,咱汉人就是下等人,直到太祖高皇帝把他们打跑了才安生些,如今陛下又经常出塞去打,也算是为前宋报仇了吧。”

“无知之辈!”

儒衫中年人拂袖准备离去,可一个老头却从他的身后挤了出来,差点把他撞了个踉跄。

正准备喝骂时,儒衫中年人却看到那老头宛如疯癫的推开前方挡路的人,冲到了车队边上。

“想发财的痴人!这下多半要倒霉了!”

押送车队的骑兵马上拔刀,可就在他准备喝令时,那老头却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高喊着。

“大人,倭寇可是灭了吗?”

那骑兵看到老头并未有抢夺的意思,就喝道:“倭国都是大明的瀛洲了,还有什么倭寇!快快闪开,否则杀无赦!”

“果真?”

老头跪在地上,突然仰头,泪水从那双老眼中流淌下来,顺着橘皮般的脸四处纵横……

“儿啊!倭国没了!没了!倭寇也没了!你便回来吧!”

儒衫中年人正在拍打着身上刚才和老头接触过的地方,听到这声苍老的呼喊后,他的手一僵,叹息了一声,摇摇头就挤进了人群中。

“那老头肯定是从南边迁移过来的,那些年南边可是遭难了。”

一直以来,倭寇猖獗到了什么程度?

从元朝开始就无可奈何,明初朱元璋派出使者,结果被斩杀,也不了了之。

最后就是禁海,迁移沿海诸岛的百姓回来。

而这一切依然没能阻拦倭寇的入侵。

“陛下万岁!”

“大明万胜!”

不知是谁喊了第一声,然后那声音就渐渐的多了起来,也整齐了起来。

喊声渐渐向城中延伸,一直传到了皇城中。

朱棣正在批改奏折,审阅功勋,闻声就问道:“外面何事?”

大太监使人出去问了问,回到答道:“陛下,金银进城,有老人感念其子亡于倭寇之手,引得百姓高呼万岁。”

朱棣嗯了一声,就在大太监以为此事了了之时,朱棣突然吩咐道:“去查了那人的来历和底细,若是家中不堪,就给些银钱让他度日,交代里甲看护好,莫要让人欺了去!”

大太监赶紧答应了,黄俨凑趣道:“陛下仁慈,想那人必定会铭感五内。”

朱棣抬起头,目光幽深的看着出去的大太监:“方德华有些话倒是不错,所谓的盛世,大多是腐儒为帝王捧臭脚,也为自己的脸上贴金,何为盛世?首要是吃饭穿衣,其次才是脊梁骨。”

“不管是大明还是大明的百姓,腰板要挺得起来,这才是盛世。”

黄俨一怔,想捧几句,可却不敢说。

“陛下,太孙到了。”

“好快!”

朱棣把朱笔一搁,起身道:“让他进来。”

朱瞻基大步进来,下拜行礼。

“起来。”

朱棣看着风尘仆仆的孙子,心中快慰:“金陵如何?”

朱瞻基的脸黑了不少,不过气质却越发的沉凝了,他说道:“皇爷爷,金陵各卫所未见妄动,留守勋戚大概是察觉到了什么,都说要把子孙送来北平,只是被孙儿拒了。我大明何时需要臣子的儿孙当质子了!那才是取祸之道!”

“孙儿未及请示就擅自做主,请皇爷爷恕罪!”

朱棣含笑道:“你何罪之有,所谓的质子,不过是君王无能的外现,必不长久!”

朱瞻基起身,虽然长途跋涉,可依然是神采飞扬。

“皇爷爷,这一路行来,孙儿看到的是农者有其田,可商者却稀少,有些上古时的鸡犬不相闻之意。”

朱棣抚须道:“你倒是知道了,不过万般政事只有一条,那就是稳!特别是关于百姓之事,一定要稳,切不可胡乱一气。你记住了,高居庙堂者,施政当谨慎,必先查之,验之。但政令一下,必要雷令风行,敢阻挠者当严惩之!”

朱瞻基躬身应了,然后说道:“皇爷爷,还有一项,就是地方的豪绅开始吞并土地了。”

所谓的豪绅,不是有功名在身的文人,就是有人出任官员的家族。

没有这两样身份,你也敢去兼并土地?弄死你!

所以为何陈默不愿意呆在家中,原因就是这厮没有功名,留在家中就是地方官吏的敲诈对象。

朱棣嗯了一声,然后就没了下文。

朱瞻基有些失望,就说道:“皇爷爷,孙儿告退。”

朱棣点点头,等他走后,才叹道:“天下之事,何其难也!”

等回到后宫之中,王贵妃已经准备了一杯药茶。

朱棣皱眉喝了下去,然后有宫女奉上清水漱口,最后才是喝的茶。

“方醒教的好太孙,一眼就看到了弊端所在,只是急切了些。”

朱棣若有所思的道:“农户与世隔绝,商者……可沟通,而兼并土地,那些佃户更是如奴隶般的存活,这大明到底……是谁的?”

王贵妃听了悚然而惊,她看看左右,眼神转厉,那些宫女太监赶紧出去,恨不能把耳朵给封住。

朱棣失笑道:“你倒是谨慎,这又不是唐宋,朕的皇宫内还无需这般小心。”

王贵妃低声道:“陛下,君不密则失其臣,此言若是传出去,天下将震怖了!”

朱棣握紧拳头道:“是大乱!方德华倒是说对了,历代帝王,除去雄主之外,无一不是文人的玩物。太子早就被文人给教成了那副德行,朕去之后多半是要被钳制,瞻基,只有瞻基……”

“共天下,前宋干的好事!”

朱棣脖子上的青筋蹦跳,把桌子捶打的几欲散架,“一群小人,谋身倒是机变百出,谋国便成了君子。”

“这般久了,只有寥寥几人给朕上了奏折提及兼并之事,其他人呢?朝中的诸君子呢?庙里的菩萨,在装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