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才子给他提鞋都不配

“你手段温和些,他心中有佞气,受不得压迫。”

“唉……在你眼里,我便是这般么?”

“你当年……”

“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这些年,我也早没了当年锐气。想来这也是你所满意的吧。有些事,顺水推舟即可。”

“切记,不要太过。”

“我懂,放心。”

“明天我得回去了。”

“明天?多住两天好了。你也在,这个案子可以细商。”

“有些事必须回去处理,一天也耽搁不得……”

“明天晚上你不想看看这位姜先生的风采?”

“不看了,诗词小道,再大的才子,给这份案子捧鞋都不配。且不说这案子,但凡有个好的治国策论,这便胜却无数。”

一个好的政策,能让多少人受益?

一首千古佳作,也只能流传千古。

于当世而言,诗词歌赋又能让天底下几个百姓过好日子?

大楚眼下这位皇帝,年轻时,诗词天赋不弱。

可正因如此,才看透了这套东西。

自当皇帝开始,他不仅抛弃诗词,还力求务实。

然勤勤恳恳这么多年,以为歌舞升平很不错。

弄了半天,却仍旧是一塌糊涂。

夜晚漫长,夜尽天明。

砰!砰!砰!

天刚亮,福满楼后院响起一阵闷砸声。

“二东家、二东家,您这是做啥咧?”

朱九四等人听闻动静赶过来。

只见姜子炎一个人拿着黄铜杵,把石炭扔进石头大臼里捣碎。

石炭很快成了粉末。

有些不成粉末的碎块被挑出扔一边。

“朱九四,来帮忙。”

“打盆水。”

“把这些炭粉过筛倒水里。”

“搅吧搅吧搓洗。”

“等水沉淀,便把水倒了。”

身为二东家,众人也尝过了手段,自然言听计从。

这一堆石炭被砸碎水洗了装袋。

两人把院子里几百斤石炭全弄成了炭粉,半个上午也过去了。

其余人仍旧是该忙啥仍旧忙啥。

清洗内脏,腌渍,搓揉,焯水,开始熬卤作煮。

朱九四弄得差不多了,也过去忙了。

店里人本来不少。

挑出八个去挑担沿街叫卖后,人一下少了很多。

等朱九四去忙,后院里便只剩姜子炎一人了。

他用铁锹在院子里随便挖了挖。

挖到黄泥后,又弄到盆里,用筛子清洗。

过了筛的黄泥,被过滤掉杂质,极为细腻。

细腻后,粘度上升,疏水性变差。

三分黏土,七分炭粉,配比好后撮合成团。

水洗煤后,加入黄泥便是无烟煤。

砸碎,水洗,可以去掉很多矸石、杂质和硫化物。

这么一来,便解决了石炭多烟难烧的缺点。

只是没有模具,做蜂窝煤很难。

就算做成了,也没有合适的煤炉。

现在的煤炉,看起来就像个金属水桶。

再小一点的,则是红泥小炉。

一般烧茶用的是红泥小炉,里头放些炭块,放在茶几旁待水开。

所以几经思索,他把无烟煤做成了圈状。

这么一来也容易快速充分燃烧。

只是这圈煤做完后,还得晒干才能用。

要不然,煤烟一样很大。

他捏了几十个圈煤后,洗洗手,便回房画图去了。

他画的是后世的蜂窝煤煤炉。

他很清楚记得,这种煤炉是直筒状的。

底下有三个脚,也可以没有脚。

但最好有。

因为经常贴地,容易锈蚀。

外面就是一层铁皮。

底下开了个口子,这是风口。

风口有盖子。

打开盖子,燃烧加速,蜂窝煤能起火。

盖上盖子,燃烧会变得很慢。

盖子上有个小孔。

盖上盖子对准小孔,进气量变得很小。

可以保证燃烧充分。

左右打个孔,扣领环用。

最上面有个支架。

目的是为了不让水壶之类的坐实了。

否则会抑制燃烧。

那容易煤气中毒。

里头套一个直筒型火砖。

火砖这种东西,不是现代发明。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

画到这里之前,一切很顺利。

之后的事,却让他迟滞了。

火砖和铁皮之间塞的是防火棉。

或者称之为石棉。

这玩意儿还真就是从石头里练出来的。

眼下肯定没这东西,也没这技术。

那用什么来当隔层呢?

一般蜂窝煤燃烧最低温度都在七百度左右。

眼下最好的隔热材料是木炭。

但木炭燃点在四百度。

就算有耐火砖也没用。

一阵思索后,他抛弃了石棉和填充物。

把里头改成中空结构。

桶型耐火砖,就做个原型支架插在里头。

其实草木灰作填充也挺好。

可这东西……

眼下这技术怎封得住?

画好图纸,他找来黄子腾问了下。

黄子腾以前专门干装货卸货送货的杂活,跑得多。

眼下已是晌午,店里九成满。

黄子腾也忙得满头是汗。

给了几句话,姜子炎便立马出了门。

……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