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接受任务寻阴符经

晚课时我又到了清风那里。清风却显得有些心神不定的样子。他见我来了,就对我说道:“小颜啊,今天又接到青城山总部通知,说《阴符经》现世了!这下子天下要大乱啰!总部命令各处分支道观,皆要留意辖区内这方面的种种迹象与消息。这得派人出去寻啊!”

我并不了解啥子叫《阴符经》,便问道:“师父,《阴符经》是啥子东西呢?”

清风便对我解释道:“《阴符经》呢,全称是《黄帝阴符经》,伪托为黄帝所着,实乃远古狡诈智者所立之言。乃邪教最高级的心法经典。邪教之人甚至视之为能胜过老子《道德经》的经典!据说苏秦当初西向说秦,却不受待见。回家后受尽父母妻嫂等的冷遇与邻人的嘲笑,乃头悬梁锥刺股地发愤研读《阴符经》,学成后又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得佩六国相印!”

他这么一说,我倒是记起来了!“头悬梁锥刺股”这一成语,没有一个读书人不晓得的嘛!但苏秦居然研读的是《阴符经》,这就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了!并且,他一研究通《阴符经》,居然就大获成功!看来,这《阴符经》的确有些名堂!

我“哦”了一声后说道:“师父,据说苏秦、张仪这两个纵横家都是鬼谷子的门徒嘛!他们不过用合纵与连横之术,一时左右了时局而已,所用无非不过谋略罢了,又怎会与邪教有瓜葛了呢?”

清风一脸严正地告诉我:“你不晓得,邪教的阴毒便源自于那些阴谋主义思想!道家教义之所以有正邪之分,便源自于正者讲究顺应自然,利他而成就自我。这个,你懂《道德经》的。老子《道德经》这一理念,也就成了我们道教正派人士修炼、处世之信条。所以,我们正派人士尊老子为太上老君。而太上老君又“一气化三清”,衍生出太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太上天尊三位天尊,其实这三位天尊都不过是太上老君的法身而已,代他管理仙界事务罢了。但《阴符经》却是鼓吹人定胜天,逆天而行,极尽机心能事而损人利己。故而依此而来的修炼之道,就走向了邪恶的方向。鬼谷子、苏秦、张仪之流,不过得了《阴符经》机心方面的心德而已,并未涉及其它功法修炼之术,故而还算不上邪道。但若学全之人,当真阴狠毒辣得令人发指。故而自古便正邪不两立!”

听他如此一说,我便以为《阴符经》不知道是多厚的一本典籍了呢!便问道:“师父,那《阴符经》是否如同《道藏》一样包罗万象的哟?”

清风却笑道:“说来也怪。据说《阴符经》只有三百余字,比《道德经》五千言都要精简得多。我自然没有看过,所以不晓得它究竟有何玄奥之处!”

他这一说法顿然令我很是好奇起来。天下竟有如此奇书?

清风见我神色,便正告我道:“邪派圣物,你若得到,千万别看!销毁了即是!”

按他这么个说法,若在现实世界里,岂不是损毁了珍贵文物么?当然,这清虚界好像没有这种意识和说法。

清风随后故作为难地说道:“像《阴符经》现世这种事,必会引起正邪两方都要尽力去争夺。所以,高手恐怕出动得不少。清松若在,我茫山三清宫尚可派他去凑个热闹。但他却又刚巧探看魔渊去了。我若去了,家里又无人统率。倒是听说你学了下八卦游龙掌,就可打败清尘,也该算个人选。但你又江湖经验不足,恐难胜任。不过,若清尘与你一起去,似乎也还可以这么考虑。你训练那帮崽崽,就暂时算了,由他们自个修炼去。计划赶不上变化,也只能如此了!”

我听他如此安排,便问道:“师父,那你可有点相关的消息没有?”

他摇摇头说道:“总部只带来一个并不确切的消息,说有可能会出现在我们这一方。他们说因为上次天现异象是我们这方天早些亮,估计二者可能有些关联!但这种事哪能如此推断嘛?所以也仅能随便这么猜下。你们也只有到江湖上去多打探,才有可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我想也是如此。

清风接下来说道:“不管能否找到些眉目,反正这回也算你出去历炼历炼吧!你学的那些本事,也好去会会一些同道或邪道人物,试试自己的身手了!其它的明天等清尘一起再说。你还是接着给我讲《道德经》吧!”

他如此要求,我自不好矫情,便又翻开《道德经》,接着往下讲了起来:

“《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此章为德经之首篇,针对道、德、仁、义、礼都有论述。强调的是要真正有德必须不失道,保持自身朴实。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说的是有德不能做表面文章,要朴实平易而不自我标榜。“上德”,真正的、最好的德行。“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即指真正有德的人,并不表现得多有道德风范的样子。他们往往是和光同尘与普通百姓一样,谦和质朴,并不会故作高大尚不同一般。正因为他们平易近人,与大家都一样,所以才真正具有德行。很明显,老子此处有点儿反对统治者高高在上的作风。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则是指那种以“德行”为包装的虚伪做法,做着一言一行都打着“德行”的口号的样子,自我标榜,自吹自擂,反而用自以为是的“德行”来匡山天下,这种人其实是真的无德。

西汉末王莽就是个典型。他时时都做作一副儒家准圣人的样子,“克己复礼”地清廉度日执政,赢得了天下儒生的赞誉。暗地里为了掌控朝政,把女儿送入宫“嫁”给只有几岁的小皇帝并封为皇后。但不久他就杀了小皇帝篡位。为了安置好女儿,他居然把女儿“娶”了回来(因为他女儿相当于皇帝遗孀,按礼法只能再嫁给地位相当的人。这就只能王莽自己出手了。)!然后又写封休书“休掉”女儿,还女儿一个未嫁之人的身份!不过这波操作倒挺符合儒家礼法的。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是从“无为”角度说有德和无德的区别。

上德者“无为”是不妄为、不居功,看起来没做啥子惊天动地的事情,他们不存在私心(即无以为)。下德者的无为是真正的什么实事也不做(或真的一点儿功绩也谈不上),但他们一切都是抱有私心地自我彰显,无非不过为了体现自己高大尚的形象,虚荣做作或满足自己对天下的控制而已。

王莽自我标榜,言行俨然以儒家标准的圣人那样,在当时深孚众望,故天下儒生共拥他直接篡汉(真搞不懂儒家居然有这种操作!)。王莽也确实做了大事的(但算坏事),大肆搜刮天下,甚至把天下田产收归国有。似乎也不为个人,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国库空虚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是为了实现整个儒家官僚集团利益得以充分保障。实际上呢,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想实现整个天下都属于他一个人的嘛。结果天下大反,他自个的脑袋也被刘秀割下来秘制收藏以警后世。

其实刘秀若有其它治国之策,真的就该抛弃儒家的了,他们简直就是刘氏江山

的叛臣逆贼嘛!若如此也不至于东汉最终也终结于曹操、司马懿之流了。当然,除刘秀本人非好杀之人外,也还是自罢黜百家后儒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实在无人可用。或者说刘秀本人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这是老子对“仁”、“义”实质上的评价。说的是真正的仁者,他们努力去作为,但他们没有私心的(大不了有些做法有违自然操之过急了而已)。而仗“义”的人,他们的作为是有私心的。老子此处没指明仗“义”者私心何在,估计与春秋时侠客们索要财物替人办事的风气有关吧。但我们要分清楚老子此处所说的“义”不是指“道义”,只是侠义而已。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这则是老子对以礼治国的嘲讽了。说的就是孔子那种想用周礼来匡正天下的人,别人根本不鸟他们。于是他们就只能强拉硬拽别人。后面老子还补了句“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简直诛心之言!看来老子是反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套以辈份和特殊身份来压制人的做法的。无它,老子讲以民为本、民本自然,统治者所执掌的天下公权都是人民赋予的,当然就不能以身份来压人。所以他认为这是不讲忠信,造成天下动乱之首。

孔子若读《道德经》见此不知该作啥想!他问“礼”于老子,怕是被老子忽悠惨了吧!估计老子忽悠孔子的功夫应展现得十分了得,以至于孔子至死都说老子是“神龙”,根本无法看清!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说的是不能以道治国,才被迫强调道德至上,希望大家都遵守道德规范从而达到社会安稳(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如果有些事太失公道,大家可能就不能那么淡定地遵守道德规范了)。连道德规范不足约束人们了,才会想到用仁政来安抚人民。仁政没法施行,才让民间侠义出手去自行解决(春秋末期就那样。什么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之类的大行其道。)。侠义解决不了问题就想着用忠孝观念为根基的等级压制了(即“失义而后礼”)。不得不说老子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是比较精辟的!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说有前瞻性(即“前识”)只是“道”的虚华,这是引导人们做傻事的起始。老子反对自作聪明。自作聪明的人或许能根据一些道理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这种前瞻性若不能顺其自然地实现,就可能成为引导人们妄为的根源。

老子要强调的还是“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就是要立身敦厚,不居浅薄。存心朴实,不居虚华。还是实在点儿好,哪怕心中明道,能辨细微,也识前景,先不要说,还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行!”

清风听后也感叹道:“是啊!做人就得朴实,不慕虚荣,才能最终得到实打实的好处而立于不败之地!”

他这话又似乎在教育我一样!而我呢,只是心里哀叹着那些好大喜功的最高统治者,不顾苍生弄出来的生灵涂炭与可悲可笑的结局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