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祭祖的消息多由宗室和礼部负责,冉佳怡要做的并不多,得知这个消息,只是挑挑眉,如常吩咐下人们准备起来。
祭祖的仪式很是复杂,准备了将近半个月,到了钦天监挑的好日子,这才一切准备妥当,而这时候庄子里的作物也已经全部收获,几百亩田收获的果实足足装满了好几间屋子,整个庄子上下满是丰收的喜悦。
而朝堂内外,除去皇帝这个一国之君外,最高兴的就是掌管天下钱银的户部尚书了。
当任户部尚书恰巧姓钱,却偏偏是一个农家子出声,家里穷的叮当响,掌管的户部也不遑多让,好在脸皮够厚,不管谁来,都能几句话顶回去,硬生生保住了户部为数不多的钱粮,可总有躲不过去的时候。
这边来个水灾、那边来场战事,一花钱那钱袋子就如破了洞漏个精光,钱尚书的脸一年倒有三百六十天跟人欠了他债一样黑,对谁都没个笑脸。
如今情况可不一般了,扎根庄子半个月,眼见着粮食进屋,钱尚书第一时间买了不少粮种,打算今年家里的田地就种这个,娘子也不需再劳神,也不止他这么干,不少家境不好的官员都偷偷买了一些。
至于剩下的,自然没人敢动,只命人好生储存,待来年播种前尽快运往地方种下才好。
因着有了底气,钱尚书对皇室祭祖要掏的大笔银钱虽然依旧不大乐意,可还是高高兴兴付了。
如今皇家的子嗣不丰,祭祖倒也简单,皇帝、冉佳怡这个正宫皇后、以及宫内唯一的小公主三人能踏足室内,至于其他后宫一应妃子们,则是没有进入皇室祠堂的资格,只能在室外行礼。
皇帝膝下尚且无子,只一个女儿便格外显眼,为表对这个女儿的重视,皇帝还给人赐了一个封号,名太平,寓意大靖朝以后太太平平,对于一个公主来说是很看重的意思了。
只是曹贵人的位份却并没有再往上提,依旧在贵人位置待着,且似乎惹了皇帝的不悦,自从小公主出生后就未曾侍过寝,好在曹贵人安居一隅,带着女儿很是怡然自乐。
就这,也是宫里很多女人想象不到的好日子了,说到底皇帝的宠爱还没一个皇嗣的存在来的靠谱,至少,有了皇子皇女,宫中下人便再无人敢随意欺负,不得宠的宫妃受到的苛待可不老少。
在一个天朗气清的秋日,枯叶打着璇儿落下,祭祖仪式正式开始。
皇帝皇后均身着一袭正装,公主由下人们抱着,三跪九叩,太监大声宣读早已写好的颂词,一年歌功颂德,宗族、官员跪倒一地,齐齐高呼万岁。
那一瞬间的气势,仿佛自己是万民所向、天降之子一般,比起当初登基那一刻的美妙滋味也不遑多让,皇帝察觉到了久违的满足感。
而在祭祖仪式后,分装好的粮种便有工部的官员分派,成批成片的送往地方,另配上庄子上研究透彻的的种植、收割、储存、以及食用办法。
唯一的遗憾便是种子有限,每一处地方也只能分到一部分,不过第一年也足够了。
官员们有自己的路子,自然知晓其中真实,可老百姓们却不甚清楚。
田地就是百姓的根,粮食更是百姓的命,便是官府,想要强求百姓们改换作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这本是一件好事,并不好强迫的时候。
但当官的向来长了十个心眼,知晓这一年正是治下出业绩的大好时机,自是千般万般诱.惑着百姓种下新粮种,且不提先前皇后求下来的免去一年赋税,吹的产量更是诱人至极。
有那胆大的、或者土地贫瘠产量不佳的,自是动心,种下粮食忐忑等待来年的收获。
随着粮种一起种下去的,还有老百姓间络绎不绝的讨论,几乎整个大靖朝人都知道,这是宫里顶顶尊贵的皇后娘娘发现的高产量种子,献给了皇帝陛下才得以给百姓们种植。
此时第一茬还没收获,谈不上好坏,也就只能说说,种都种了自然是要好生伺候,总归没有赋税,只要种够饱腹就是赚的。
没有人知道的,冉佳怡曾经开办的慈幼院,里面的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能力,也开始听从恩人指挥,流向大靖朝每一片土地,现今他们只是沉寂,随口传些人人皆知的好消息,只待来日好消息传来,就是皇后好名声盛传之时。
————-
皇宫这边,在祭祖之后,皇帝很是亢奋了一段时间,早日上朝、晚睡批奏折,官员们提出的各种治民举措更是带领一众大臣认真研究,俨然一个十佳好皇帝的状态。
冉佳怡只静静瞧着,清楚并不能维持太长时间,再好的激励力度也有限,而皇帝的精气神早晚会被磨光。
果不其然,出了年关再开朝,皇帝的状态就恢复如初,提不起劲儿来。
皇帝陛下在兴奋下去后,终于又想起了自己的子嗣问题,他这么努力又有什么用呢,总归不能留给亲生子嗣,自己勤勤恳恳、到最后不还是便宜了碍眼皇兄家的侄子。
仔细想想,拢共一辈子的皇帝,倒不如好生享乐,如此也不枉来这世间一遭。
皇帝自觉想清楚了,可就苦了下面一种官员,国库的银子被大肆挥霍,为老百姓提出的好举措总是得不到落实,一桩桩一件件积攒下来足以寒了老臣的心,至于年轻臣子,正是满腔意气却不遇明主,也是颇为遗憾。
如此一年匆匆,勉强虎头蛇尾的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这无疑是朝堂百姓们最为重视的一次秋收,每一处地方的土地收割之后,就由各地的官员快马加鞭谴人来回报产量,好消息堪称遍地开花。
大臣们自然高兴,可却没有比去年孤注一掷大胆中新作物的农人更高兴的了。
不论质量,光是那产量,就足以他们乐得笑开花,一年顶两年多的产量,且不用交税,简直赚大发了。
一兜兜粮食运进地窖,收获的人家自然万分高兴,错过机会的就是羡慕嫉妒了,暗暗发誓来年一定也种上。
而随着粮食入库,皇后娘娘的慈善名声再次在百姓间传颂开来,过往所做的一切在此时为人所知。
家族驻守边关,守卫大靖边疆,皇后娘娘更是闺阁中就开办慈幼院,救济孤寡无数,等到成了皇后,更是发现这等神奇作物,堪称天下百姓的恩人,活生生的活菩萨。
甚至有那感恩的,自发在家中设了供桌日夜供奉,祈盼皇后娘娘平平安安、寿与天齐,至于皇帝,那谁知道,听说是个不怎么理事的,真是配不上这么好的皇后。
————-
巧了,人在宫中的冉佳怡也这么觉得。
若说一年前的皇帝还有点可取之处,那么现如今的他则完全堕.落了。
奏折不批、朝会不管事,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全做了。
仿佛要将过去几十年的规矩自重抛个彻底,酗酒、玩乐、挥霍,对宫人动辄打骂,最重要的是,为求子嗣,竟然迷上了丹药。
那些不知怎地闻风而来的道士,一个个仙风道骨,却做的不轨勾当,引得皇帝愈发昏庸。
冉佳怡冷眼瞧着皇帝一步步堕.落,不掺和、却也并不阻止。
其实,她顶顶瞧不上这样的人,没有了子嗣就要死要活的,难不成人或者就为了生孩子不成,更何况,一国之主,为了所谓子嗣就置天下万民于不顾,殊不知,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
不过。也恰好是她的机会,皇帝无心朝政,又没有别的可以信任之人,她这个皇后将是他最好的选择。
而也亏了冉佳怡入宫以来一直表现得极好,在伍家的事情上表现的不偏不倚,更是一副对皇帝一往情深的模样,眼看皇帝逐渐不靠谱,还带着一众大臣劝说多次。
朝堂内外自然无人怀疑她,就连伍家人进宫,都劝她多为自己考虑,可千万别惹恼了皇帝,冉佳怡全然不听,俨然一个十佳好皇后。
皇帝恼怒归恼怒,可也没丢了脑子,朝堂之事要是真的不管,恐怕要不了几年就得乱套,他可是准备长长久久地活着。
他自己是再没了耐心,旁的选择倒也有几个,一个是托付朝中老臣,可那一个个老奸巨猾的,别把自己拱下台,再来,就是选择太监代管,可前朝宦官弄权,硬生生把王朝做没了,本朝开国之初就力了祖训,不得令太监掌权。
一来二去,这不成那不成,皇帝也有些恼了,就在这时候,皇后突然撞到自己面前,还一副担忧自己的模样。
皇帝这种生物只觉得应该,当然不会为自己曾经的算计感到愧疚,可心底也有了一点模模糊糊的想法。
仔细想来,皇后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她是个女子,不可能真的得到天下百姓、朝臣服从,也就只能做半个主子,且她不会有子嗣,没有子嗣就不会威胁自己的位置。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竟有伍家那个一个庞然大物的娘家,很是不好。
不过,想起自己曾经的主意,皇帝已然混沌的脑子难得庆幸片刻,想起了自己去岁派去的人,为了避嫌,他一直未曾刻意打听,如今一年过去,也不知在那边关经营得如何。
而在边关待了一年的小将们,如今算不得不好,可也没有达到皇帝的期望,伍氏一系始终对他们保持着戒心,说句难听的,估摸就连下面不知名姓的小兵们瞧着都比自己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