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枕江而倚湖,土地肥沃,民殷物繁,自古以来便是繁华之所。
若说江南凝聚了大明朝的半数精华,那么苏松两府则占了江南的半数精华。
按理说在这样繁华的州府任知府是十分让人高兴的事情。
可是如今的苏州知府况钟却愁绪满怀,压根高兴不起来。
况钟,江西靖安人,年过四十,他未经科举,由出身低贱的书吏做到知府,在当时的大明官场是十分少见的。
由此便可见此人能力出众,不然在官与吏地位已经十分悬殊的大明朝,他是不会有这样的际遇的。
知府衙门签押房内。
“哐当一声”况钟将茶盏搁在了身前的案几上,看着身边的府同知问道“东山巡检司那边可有消息,我让李巡检盯紧姚家人,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无定员。
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而且同知有自己的办事衙署称“厅”,乃是一府之内的二把手。
孙进闻言一个激灵,不怪他身为同知却对眼前的况钟畏惧,实在是在况钟上任之时,他的手段让孙进依旧记忆犹新。
苏州府赋役繁重,胥吏多是奸猾之徒,最为难治。
况钟到任之初,不动声色,暗中对属吏进行考察。
况钟处理政务的时候,这些吏员环立在他周围请判牒。
况钟假装对政务不懂,询问左右,大都按照这些属吏的意思进行办理。这些属吏非常高兴,认为新来的知府愚庸无能,糊涂可欺。
孙进瞧了瞧况钟那张老实巴交的脸庞,心中嘀咕道“府君实在太会扮猪吃老虎了,当时有许多人都被他的外表欺骗了。”
对于孙进而言那日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三天后,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先前有事应该做,你们不让我做;有的事不该做,你们强迫我做。你们贪赃枉法,欺上瞒下,罪当死。”
同时,他还把皇帝所赐的敕书当众宣读,其中有“属下官员有作恶害民的,你可以逮起来送到京城”的话。
这些属吏听了,大惊失色。
况钟一一宣布他们贪赃枉法的罪行,并将情节特别严重的几个人立刻处死。
从此之后整个苏州府再也没有人敢冒犯知府大人。
“正如府君推测的那样,粮食被劫持,虽然是太湖水匪所为,但与姚家等苏州望族大户脱不了干系。”孙进从回忆里清醒过来,赶紧禀告道:
“李巡检发现姚家家主的次子昨夜趁着夜色出了城,向太湖方向而去,他已经带人跟上去了,若有发现定会及时来报的。”
“嗯!”
况钟闻言先是颔首随即叹气道“眼看汛期将至,到时需要许多粮食赈济灾民。”
“虽然平米法推行后,我用存留的余米建立济农仓,以备不时之需,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呀!”
“如今粮食被劫持,赈灾不利,不知将死多少人。”
“府君拳拳爱民之心,我等都明白,想必巡抚大人得知消息后,必然会支援苏州府的。”孙进闻言只好勉励劝道。
“周巡抚他也难,而且那批粮是他能支援的极限了,短时间无法再调粮来,而我担心的是今年太湖泛滥或许还要提前,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况钟神色肃然道。
“那巡抚大人那边有什么说法吗?”孙进继续问道。
“南京那边,已经由南京守备永春伯领兵前来剿匪了。”况钟徐徐说道。
“太湖水匪的确猖狂,朝廷是应该重拳打击了。”孙进闻言颔首道。
“你派人在阊门外的官船码头候着,看见南京守备的战船,让人速速通知我,我们理应去迎接的。”况钟吩咐道。
“是”孙进连忙应道。
“不知府君还有何吩咐?”孙进小心询问道。
“没有了,你下去吧!”况钟闻言摆手道。
孙进闻言不由轻轻吁了口气,准备早点离开此地。
“不论是李巡检还是永春伯那边来了消息,要第一时间知会我。”况钟待孙进转身之时又喊住他吩咐道。
“是”
孙进连忙应道,随即见况钟没有言语便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
苏州繁华,往来商旅不绝,所以阊门外的官船码头一向是热闹非凡。
当张忠等一行人的船队停靠在码头外时,不由引得码头上的商人,力夫,纷纷侧目。
实在是这些沙船看起来十分的庞大,而且是十几艏船组成的船队,突兀的出现在众人面前,难免惹得码头上的众人惊疑。
张忠立在码头上,指着那座两丈多高的青砖城池,对身旁的王景弘笑道“我们到了,还是先到府衙去会会苏州知府,向他了解清楚情况,再商定剿匪之事。”
“理当如此。”王景弘颔首道。
正当张忠领着亲卫与王景弘准备向苏州府城而去时,只见从城内出来了一行人,为首的几人都是官服在身,直奔张忠而来。
张忠与王景弘对视一眼,便知道这是苏州府的官员前来迎接他们了,两人便停下脚步,静静等候苏州府一众官员。
“永春伯为了苏州府前来剿匪,我这个知府感激不及,有失远迎了。”待两拨人碰面,各自叙礼完毕后,况钟先是惊讶于眼前张忠竟然如此年轻,随即按下心中的惊疑,率先上前笑道。
“职责所在,况知府无需多礼。”张忠笑道。
其实张忠一直在打量况钟。
因为前世张忠是个昆剧爱好者,他曾听过昆剧《十五贯》。
而《十五贯》是清初戏曲作家朱?(即朱素臣)创作的传奇。
剧本根据《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写熊氏兄弟各遭冤案,双双被判死刑。
监斩前夜,苏州知府况钟梦见有两只熊前来向他乞哀,于是上奏请求复审,平反了冤案。
《十五贯》歌颂的便是况钟的刚正清廉。
而张忠更知道的是在况钟任苏州知府期间,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民办事,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
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的“包青天”、海瑞的“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如此人物,张忠自然是十分感兴趣的。
“永春伯初来乍到,对太湖水匪不熟悉,请先与我回府衙,让我为永春伯细细道来。”况钟含笑道。
“好”
张忠本就有此意,见况钟提及便连忙应道。
于是一行人便向苏州府衙而去。